2024-03-22 00:22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王晓岳



这片天幕上的星光

 

王晓岳

 

 

回望历史,不是为了怀旧时的热泪盈眶,而是为了获得一份动力,直面国家和个人的未来,这正是我随作家采风团访问古田时,选择撰写古田革命历史的初衷。

 

 

古田革命历史分为四个时期,第一阶段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时间跨度从1927年3月至1934年10月。在此期间,古田不仅是闽东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星火燎原的一处发源地。

1927年3月,古田籍中共党员陈炳、陈仁材、黄孝敏、何利生、陈宗远等人受中共福州特委派遣,回到古田创立闽东地区最早的党组织——中共古田特别支部委员会,开始了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的工作。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倒在腥风血雨之中,福建的党组织也遭到了严重破坏。

然而,古田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他们领导的农民革命斗争蓬勃发展,在短短10个月内,发展党员46人,组建了城郊、罗峰、平湖、浣溪4个党小组;农民协会由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五六百人,农民协会领导的抗租、抗粮、抗税斗争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军阀、土豪劣绅的反动统治。1928年初,国民党派兵前往古田特别支部所在地——平湖沙洲尾村“清剿”。平湖农民运动遭遇失败。但是,在革命最低潮时期还有一批共产党人闹出如此大的动静,这对人民群众是莫大的鼓舞,对反动统治者是一记棒喝。自古道,时势造英雄。“四一二”大屠杀后的古田农民运动造就了一批福建革命的领导人。

1931年5月,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不再恢复福建省委,建立福州、厦门两个中心市委,分别领导闽北、闽南两地党的工作。福建党史资料显示:

1931年7月至1932年1月,福州中心市委书记:蔡协民。两位常委均为古田农民运动的领导者,一位是陈仁材,另一位是黄孝敏。另设两位委员,其中一位是新中国成立后主管我国农村工作的副总理邓子恢。

1932年1月至1933年4月,福州中心市委书记陶铸。黄孝敏仍是福州中心市委两位常委之一。由此可见,党中央对于古田农民运动的革命实践十分重视。

1934年1月,苏区中央局派李平来闽组建“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由于“闽变”,组建工作失败。然而,叶飞领导的闽东游击队却战果辉煌。1934年1月,叶飞率游击队攻占赛岐,成立闽东红军独立团,数月后,闽东10个县、1400多个村庄的60多万农民分得土地,第一次翻了身的农民踊跃参加红军。革命火种再次在古田点燃。由于古田农民心向红军,群众基础好,因此,闽东红军独立团的红军医院就设在了古田。

1934年夏,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4年7月,红七军团佯装红军主力,打着“北上抗日先遣队”的旗号,由瑞金出发,向闽浙皖挺进。7月31日,粟裕率队攻进古田境内,是日克黄田,次日占领水口镇,并在该镇召开八一纪念大会。在胜利的鼓舞下,1934年8月,古田党组织在大甲乡毗源溪村再次成立苏维埃政府,领导贫苦农民开展分田斗争。

 

 

古田革命史的第二阶段,是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时期,时间跨度为1934年10月至1938年2月。这期间,坚持敌后游击战争的闽东党组织与党中央失去了联系,孤立无援,革命形势极其艰难,坚持闽东敌后游击战争的先辈们在布满荆棘的征途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那段时期,在刘英、叶飞、粟裕等人的领导下,成立了宁(德)屏(南)古(田)中心县委。中心县委派黄树爵等人在古田杉洋、大甲、鹤塘等地建立了大东区委;派陈步田、陈伏梓等人在古田大甲的山里村建立一区区委;在鹤塘的白溪村建立二区区委,并在白溪的哈竹坑建立红军医院。在区委领导下,贫农团组织抗丁、抗税、抗粮、拖租斗争,同时,为闽东红军独立师筹粮、筹款、筹衣、筹药、收集情报、看护伤员。

古田革命历史的第三阶段是抗日战争阶段,时间跨度为1938年2月至1945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党中央指示,南方八省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跟随叶挺北上抗日。1938年2月,活动在凤都、凤埔、平湖等地的古田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三支队五团,活动在杉洋、大甲、卓洋、鹤塘的游击队编入新四军三支队六团。这一时期,福建省委的活动范围在南(平)古(田)瓯(建瓯)一带,古田是省委活动中心。1938年12月,福建省委派陈必猛赴古田组织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后期,蒋介石发动三次反共高潮,千方百计限制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斗争。1944年2月,根据党中央与国民党顽固派针锋相对的指示,福建省委派黄扆禹到古田重建革命武装。1944年3月,古田武工队在凤都乡坝里厂宣告成立,刘捷生任队长。短短月余时间,武工队由初建时的17人发展至200多人,开辟了五华山、前洋、闽清半岭等据点,打通了古田通往闽清、永泰的交通线,并为省委主力部队打通了古田至闽中的路线。1944年5月,左丰美率省委主力顺利南迁闽中,途经古田时与古田武工队在凤都坑里的鸟仔笼胜利会师。会师后古田武工队与主力部队合编为人民游击队,并重建中共古田工委,工委书记由闽浙赣省委常委、闽赣地委书记王一平兼任。此时的古田游击队十分活跃,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神出鬼没,屡立战功。1944年9月,黄扆禹率12名游击队员奇袭国民党顽固派的古田银行,为省委筹款105万元法币。1945年2月,刘捷生率古田游击队袭击三都口,国民党外国片水警35人除6人被击毙外,全部被俘。1945年2月,江作宇率古田游击队袭击闽清九都盐业驿运站,缴获步枪8支,再次为省委筹款法币50余万元。古田游击队声威大震。

 

 

古田革命史第四阶段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跨度为1945年8月至1949年6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古田党组织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的方针,在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方面受到中共闽浙赣省委的充分肯定。1946年9月,中共古田县委成立,在县委书记杨兰珍领导下,10多个乡镇成立了党支部,100多个乡村组建了贫农团,除恶借粮斗争取得胜利战果,群众基础独树一帜。

1946年11月,中共福建省代表大会由南平转移至古田召开,会址先后设在黄连坡村、际面村、饭甑岩山、大禄村、小禄村、六空村等六地,会议至次年1月圆满结束。此次会议在福建革命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会议根据党中央指示,做出了“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将中共福建省委扩大为中共闽浙赣区委员会。会后,闽浙赣区党委书记曾镜冰亲自部署了古田澄洋暴动。

1947年1月,杨兰珍、余三江等人在古田澄洋的大岗村举办党训班,为澄洋暴动储备了中坚力量。同年同月,中共南古瓯工委书记江作宇在古田罗华资福寺组建了南古瓯人民先锋队。同年同月,古田县委扩大为古罗林中心县委,在书记李继藩领导下,开辟了古罗林游击区,组建了游击大队。为澄洋暴动作了武装准备。

1947年4月9日,闽浙赣区党委在古田澄洋成功地发动了武装暴动,缴获枪46支和一批子弹。当日组建了闽浙赣游击纵队,左丰美任司令员兼政委,刘捷生任副司令员,余三江、郑荣堂分别任第一、第二支队长

澄洋暴动打响了闽浙赣地区爱国游击战争的第一枪,起到了“一点突破,推动全局”的作用。在之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闽浙赣游击战争如火如荼,地方党组织也迅速发展壮大。

闽浙赣游击纵队与闽浙边区游击纵队像插进敌人背后的钢刀,有力地配合了我军正面战场作战。1949年6月14日,左丰美领导的游击队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古田。

 

 

在古田新城的塔山公园中有座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旨在纪念热血洒在古田大地上的革命烈士。本文无法一一展现众多烈士的壮烈情怀,只能把他们中的领袖人物和草根英雄的代表介绍给读者。

1937年2月16日,闽中特委在莆田梧塘村一盏昏暗的油灯下召开重要会议,传达党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方针,研究闽中斗争形势。一更时分,叛徒引来的大批国民党顽固派包围了梧塘村。在经过顽强抵抗之后,特委书记王于浩,特委委员黄孝敏、余长钺、潘涛四人终因寡不敌众被捕。

国民党顽固派破获了闽中特委机关,令国民党省党部欣喜若狂,严令保安处撬开这四名共产党要员的嘴巴,获取中共组织重要机密。酷刑首当其冲,老虎凳、辣椒水、烙刑、电刑在四位具有钢铁意志的共产党人面前败下阵来。转而用高官厚禄、金钱美女利诱,同样遭到失败。

国民党顽固派无计可施,抛出了最后一张“王牌”,让叛徒劝降黄孝敏。叛徒韦鑫与黄孝敏是古田同乡,又是发小加同学。韦鑫对黄孝敏说,“你想过没有,革命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前途命运吗,你若是被枪毙了,不仅自己的前途没了,你的妻子儿女、年迈父母必将厄运降临。识时务者为俊杰,西安事变后国共已经合作了,你固执到底还有什么意义?”

“无耻叛徒也配谈前途命运?党和人民终会给你算清这笔血债!”黄孝敏怒不可遏,高声骂道。

1937年6月23日,黄孝敏就义前大声道:“你们可以杀了我黄孝敏,可天下有千千万万个黄孝敏,斩不尽杀不绝,终有一天,有人会砍下你的头,为我们报仇雪恨!”其他几位闽中特委领导也大声喊道,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

在福州西门鸡角弄刑场,罪恶的枪声响了。黄孝敏身子摇晃一下,猛然转过身来,双目喷血般地怒视敌人,负责枪杀黄孝敏的刽子手吓得浑身发抖,典刑官抢过他手中的枪,对准黄孝敏扣动了扳机,黄孝敏仍旧巍然地站立着。这时典刑官也慌了神,命令全部枪口对准黄孝敏开火,不屈的黄孝敏终于倒下了,死时身中13枪。

黄孝敏倒在了血泊中,但国民党顽固派却无法征服他钢铁般的意志和坚定的革命信仰。

1932年至1936年,黄孝敏转战于福清、莆田一带,领导成立了中共闽中特委,创建了闽中游击支队和多处革命根据地,为革命做出了卓越贡献。前文说过,黄孝敏早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是中共福州中心市委三名核心领导之一,曾与陶铸、邓子恢、曾志等革命家并肩战斗。他是一介书生,却根植于贫苦农民之中;他有不多家产,却慷慨散分给农民;他有慈父爱妻,却抛家赴难,把一切都献给了民族解放事业。他牺牲时年仅30岁,离开我们却已76年,没有坟茔、没有墓碑,他那年轻的身躯早已化作一抔黄土,然而,古田人民永远怀念他,古田大地因为拥有黄孝敏而光荣。

 

 

古田凤都乡有个半山村,村子不大,只有20几户人家。这里地处古田、南平、建瓯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路隘苔滑,十分闭塞,家家户户的日子都很清苦,最苦的要数雷凑使一家。雷凑使的丈夫30多岁就病逝了,她和耳聋多病的婆婆、两个孩子相依为命。大儿子肖江西租种地主几亩薄田,收获的六成入了地主的粮仓。雷凑使家每年不到春节就断了粮。迫不得已,雷凑使只得带着大儿子肖江西到山上烧南草(烧碱),靠卖碱的微薄收入换取些许地瓜,用来掺和粗糠野菜度日。即使这样,孤儿寡母也不得安生。国民党匪兵三天两头到村里来抓丁派款,肖江西和村里的青年要经常躲进山里。一家人过着非人的生活。雷凑使恨透了暗无天日的旧社会。

有一天,雷凑使听一位过路人说,红军可怜穷人,专门和国民党反动派作对。这话对一位饱经苦难的农民来说,如同冬日里的阳光,让她对未来充满好奇和向往,天天祈祷:红军快来吧!快来救救半山村的穷人吧。

1945年2月的一天深夜,她盼望的红军(游击队)终于来了。从此,雷凑使的家成了游击队的落脚点和联络站,雷凑使开始投身革命工作,为游击队传递信件,缝补衣服,照料伤员。在她的帮助下,游击队的马同志(县委书记杨兰珍的化名)经常给全村的穷苦农民讲解革命道理,把全村的大人小孩都动员了起来。村里的妇女小孩为游击队站岗放哨,45岁以上的壮年和老人没有被抓丁的危险,组成了供应组,每人轮流到石坑、凤都等地为游击队购买粮食和药品,并搜集国民党顽固派的情报,使半山村成为游击队的根据地。

1947年9月的一天,闽浙赣游击纵队第二支队长郑荣堂把三支长枪交给雷凑使,说,“阿姆,这是党的武器,你要把它保管好。”雷凑使回答说,人在枪就在。

藏枪的事后来被敌人知道了,国民党凤都乡伪乡长陈学仁带领县保安队80多人将半山村团团围住,把全村男女老幼驱赶到谷坪上,让村民供出雷凑使藏在哪里。村民不肯说,敌人就搬来干柴,要把全村的房子烧光。躲在邻家屋檐底下的雷凑使心想,无非是一死,自己说什么也不能连累村里人,便挺身而出,大声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把村里人放了,我就是雷凑使!”

郑荣堂得知雷凑使惨遭重刑,宁死不屈,十分感动。他马上组织营救,雷凑使这才死里逃生。

回家后,游击队派人送来疗伤药物。伤好后,雷凑使接受党的指示,在村里组织起贫农团,展开了轰轰烈烈的除恶分粮斗争。有次,贫农团17名团员向碓垅头村的一个恶霸“借粮”,谷子刚刚挑回半山村,国民党保安队就闻讯赶来镇压。敌人把雷凑使81岁的婆婆拉出来当众割下耳朵,老人痛得在地上抽搐翻滚。敌人还不解恨,又当众枪杀8名贫农团员,将6名贫农团员投入大牢。之后,烧山、烧村,将半山村20多户人家强行迁往石坑。

雷凑使在这次血腥屠村中又逃过一劫,发誓要为死难同胞报仇。

1948年3月,雷凑使光荣入党,按照党的指示,将她负责的交通站迁到了深山之中。1948年冬天,游击队暂时撤离半山村一带,雷凑使为防备敌人的“清剿”,搬到了更偏僻的“尼姑庵”山中,她和二儿子洋明、侄儿长财住在山洞之中,过着野人一样的生活。那年冬天,山上草木凋零,滴水成冰。白天,三人匍匐行进,爬到山涧寻找一切可吃的东西,晚上蜷曲在冷风嗖嗖的山洞里,五脏六腑仿佛都冻成了冰。有次,三人实在抗不住了,烧火取暖,引来敌人大举烧山。此后,三人的生存更加艰难,没有粮,没有被,没有火,没有药,由于营养严重不足,全身浮肿长满了恶疮。更可怕的是同游击队中断了联系,三人成了真实版的“白毛女”。

1949年6月14日,古田解放了。党组织派人接雷凑使她们下山接受治疗,雷凑使这才重回人间。

古田之所以成为光荣大地,不仅因为基点村多,“五老”户多,千千万万的贫苦农民一心向党,支持革命,参与革命;而且因为这片红色土地出现过许许多多像雷凑使这样的草根英雄,他们中的多数人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和黄孝敏一样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在近2000人的“五老”中,有137位普普通通的农民成了烈士,他们已化作满天繁星,照耀着古田这片生生不息的大地。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古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