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 江 楼 遐 思
许怀中
来到客家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著名的革命老区,素有山歌之乡、书画之乡、木偶之乡、建筑之乡以及黄金宝地美称的上杭,就不能不登上临江楼观览凭眺。在这暮春初夏之交时节,走进上杭采风,下榻的金叶大酒店,便在从长汀流下的客家母亲河汀江畔,附近就是上杭县城关汀江浮桥门码头,在一棵百年老榕之后,有栋三层小楼临江而立,她就是闻名遐迩的临江楼。拉开客房落地玻璃墙的窗帘,楼下广阔的汀江,静静地向南流淌,它恍惚在我的身边奔流不息。
这天上午,雨滴从天穹落下,我撑着雨伞,沿江走了一小段路,在纪念馆人员的热情接待下,登上二层楼走进东厢,毛泽东同志住过的小房间,想象这位革命伟人,在楼廊望见江烟波荡漾的汀江,正是重阳节,秋风劲吹,望着对岸漫山遍野盛开的金黄色野菊,如此妍然绽放香飘战地,此情此景,怎能不使当时身处逆境的毛泽东同志心潮澎湃,铺开纸笔,写下《采桑子·重阳》名篇。
细看这座厚实的木门内,一个小小的庭院,通向一座三层楼的灰色楼房,原来是一家名为“广福楼”纸栈旧址,楼的底层和二层走廊前,上下各有石砌藻饰的三个拱形廊檐,远望犹如6朵永不凋零的花环嵌在屋前。
独凭楼栏,想想这座临江楼,虽然并不豪华壮观,但却称得上雅致。所谓江楼,又容易触景生情,情思顿起。楼旁江边,有株大榕树,又在码头旁边。老榕盘根错节,昂然挺立,树下石桌,据说毛泽东与朱德经常在这里谈心、对弈。想起在粉碎“四人帮”前后,著名散文家何为三度登临临江楼,在《人民日报》发表《临江楼记》,结尾写道:“我从临江楼走向深深扎根在汀江水边的老榕树下,凝视着绿荫低垂的水面。这颗生机旺盛的大树,数百年来守望着临江楼,在这个金黄色的秋天,更显得容光焕发……似乎连这棵大树顿时也感到振奋起来,一遍又一遍随风传播那高亢激越的诗篇”。老散文家通过榕树,抒发“四人帮”倒台,迎接“中国革命的一个新纪元”来临的振奋心情,跃然纸上。
在临江楼上遐思连绵、浮想联翩。汀江在上杭境内流淌漫长,支流众多。万古奔流不息的汀江,孕育了伟大的客家民系,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客家文明。有人比喻犹如尼罗河孕育古埃及文化,像黄河孕育了中华民族一样。汀江令人想起上杭于宋淳化五年(994年)建县,至今已有1018年的历史,是客家文化聚集之地。历代诗歌、绘画、书法作品迭出不穷,明代有《杭川风雅集》《烬余集》《天潮阁集》,以及李源的人物山水画。清代有《离垢集》《东山草堂集》,华喦的画作等颇负盛名。明初,境内就有提线木偶戏,数百年来,逐步发展衍变,并流传省内外。我想起昨日到上杭白砂“木偶之乡”访问所得。前年举办第二届木偶艺术节。去年召开“客家木偶文化艺术研究会”成立10周年纪念大会,我们观看了研究会所收藏的木偶脸谱等珍贵资料。
闽西客家木偶戏,有过辉煌的历史,早在1954年由上杭邱必书组成的闽西木偶队参加福建省木偶戏会演,一炮打响。随后又参加华东木偶戏会演,获得好评。1955年被选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全国“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会”,剧目《大名府》《花亭会》获得很大成功,好评如潮,誉满京华。提到闽西木偶戏,不能不提上杭的木偶戏,白砂镇是其最重要的发祥地。特别是2001年田公堂恢复“田公会”木偶戏艺术节活动以来,在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引起注意。
此次得知临江楼前,有座古城门“阳明门”,城门外原架有浮桥,是为纪念明代著名的哲学家王阳明在上杭架设浮桥的功绩而得名。王阳明不但是哲学家,而且是教育家、文学家、军事家。明清以来,上杭人民为感念王阳明的爱民功绩,为他建有阳明祠、王文成公祠、阳明书院、阳明别业、怀德祠、时雨亭等纪念建筑,并将他的牌位配祀于上杭文庙孔圣人排位之右。王阳明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二月,从江西来到上杭县城,当年他奉旨铲除漳寇盗匪之乱,把上杭作为重地,屯兵上杭县城,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如修建浮桥。上杭城“四面青山三面水”,进城必得渡过汀江,经考证,明正统元年(1436年)上杭“南门汀江始筑浮桥”,造木船50艘,“以铁索数百丈系于船之首尾,夹江往回。”无奈水患无穷,桥建不久即被冲毁,人们只能以渡船进出县城。王阳明率部驻扎在上杭县城之后,看到百姓过往汀江既不方便,又不安全。他为解民苦,修建了浮桥,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又如他为百姓祈雨,那年正逢大旱,上杭从正月开始未降一滴雨水,农民无法农耕,应上杭官民邀请,王阳明在任所察院行台替老百姓祈雨,果然,“雨日夜”,四月获胜班师他回军上杭,又是“雨,明日又雨,明日又大雨,民乃出田”,解了民困。现上杭仍有《时雨记》碑刻。近年,厦门大学民间历史文献研究中心曾在上杭主办“王阳明与上杭”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深入发掘上杭的历史文化内涵,挖掘王阳明在上杭留下的史迹。论文有王阳明在上杭史迹及对上杭的影响等,论证了王阳明在上杭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有教育、哲学、民生等诸方面。他在上杭亲自办学,开讲座,在“阳明别业”设立教坛,传扬和推广他“良知良能”的主张,改造社会,造福国家民族。他的《尊经阁记》对教育、包括民众教化的内容、目的、方法作了深刻阐述。他一贯尊儒,以儒学经典教化民众,提升民众的道德、伦理和认知水准。王阳明思想丰富了上杭的传统文化内容,也是上杭文化独特之处,尤其他的民本思想,影响颇深。
此外,上杭的旅游文化资源也是相当丰富的,具有生态资源优秀、史迹文化突出,山城风光秀丽、山水风景优美的特点。境内的梅花山、双鬓山、西普陀、汀江等自然景观,古田会议会址、蛟洋文昌阁、才溪光荣亭以及李氏大宗祠、孔庙等人文景观,名声远播。古田会议会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又是全省10大风景区之一,我们重访古田会议会址,又领会了一次此地的自然风光。我曾参观过的梅花山,它是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被中外专家誉为“回归荒漠带上绿色翡翠”。
上杭的一些特色习俗,富有文化底蕴。我们到紧邻古田会址的五龙村参观,留下很深的印象。这是一个神奇而灵动的客家山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环境优美,这里的白墙墨瓦的客家民居,疏密错落有致,它与绿水青山交融出一幅“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乡村美丽画面。我们在五龙民俗文化广场观看民俗表演,又参与“年年好节节高”的舞蹈,手持红布条和竹筒,在欢乐的节拍中跳动不停,当地老妇赶上为你拍照,留影纪念。在五龙村品尝客家小吃,饮纯正红军米酒,赏优美田园风光,听神奇的民间传说,看千年古老的民俗,自有乐趣。
回程前,我又一次登上临江楼,重温上杭的红色文化。毛泽东、朱德、陈毅等率领红四军挥师入闽,与上杭人民一起对敌浴血奋战,创建闽西革命根据地。文昌阁里绘彩虹,临江楼上咏黄花,激起上杭革命浪潮,风起云涌,留下不可磨灭的光辉史迹。
面对滔滔汀江,想起《上杭文学》上的《上杭文学现象》文中提到红土地文学是上杭文学现象的特色之一的论述:“汀江全长300公里,有一半是在上杭境内流过的。也许是因为灵秀的汀江给予了这里更多的智慧和聪明,所以上杭向来人杰地灵、文物荟萃,从文学、艺术、医学到其他领域,产生了众多杰出人物……”在临江楼上,观看美丽汀江的默默流淌,对汀江带给上杭的人文荟萃,我也产生了同样深切的感受。
(本文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上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