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的四维逻辑
吴邦才
福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明特征。中华福文化历史悠久,连绵不息,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浸润个人心灵,家庭生活和社会形态。从儒家创始人孔子到集大成者朱子都推崇福文化。儒家崇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君子之道,其四维中都交织着福文化的内在逻辑。
一、福文化的修身积福逻辑
孔子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者是密切联系的,修身为本。《大学》第一章指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自天子以至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故而,修身积福是福文化的根本。
修身积福的基础在于学习。通过学习明了什么是福,如何去修身积福。学习的基本路径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修身积福的要义在于积善。善与福相合,恶与祸相连。修身积福就是扬善弃恶。曾子讲:“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人而不好善,祸虽未至,福其远矣。”《千字文》中也讲:“祸因恶积,福缘善庆。”朱子讲得更明了:“为善则福报,为恶则祸报,其应一一而不差者,是其理必如此。”朱子讲的“理必如此”之理指的是天理,也就是说善行福报是符合天理的。
修身积福的关键在于坚持。修身积福的过程是漫长的,而且需要下功夫。《诗经》上说:“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指的是修身的过程,如治角骨之切磋,如治玉之琢磨,当下苦功夫,而且应当“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朱子生动形象地指出:“如人之一日沐浴而日日沐浴,又无日而不沐浴,使其疏瀹澡雪之功,无少间断,则身常洁清,而不复为旧染之污也”。他强调,要像每天洗脸洗澡一样,不间断地洗涤心灵上的污垢,持之以恒地扬善弃恶,修身积福。按现在的话说就是修身积福没有任期制,只有终身制。正如毛泽东主席说的:“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修身积福是一辈子的事,需要坚强的意志,贵在持之以恒。
二、福文化的齐家和福逻辑
家庭是社会组织的基础,也是承载福文化的基础。家庭幸福是家庭成员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责任。
齐家贵在和福。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朱子进一步强调:“和顺齐家之本。”正如俗语所说的:“家和万事兴。”故而,和谐是家庭幸福最佳形态和根本途径。
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是主轴。家庭和谐,关键在于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孔子认为“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非亲亲之情”。朱子对齐家尤为重视,专门编写了《家礼》、《谨守勤谨》、《蒙童须知》等著作,还给后世留下了三百多字的《家训》,分别对为人父、为人子、为人夫、为人妻、为人兄、为人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夫之所贵者,和也;妇之所贵者,柔也。”身为父母,理应尽到父母的责任,以慈爱之心呵护、培养、教育子女;身为子女,当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及长辈;身为兄姐,既然年长于弟妹,自当以友爱之心扶持弟妹;身为弟妹,虽是年幼,也需秉持恭敬之心尊重兄姐;身为丈夫,应以广和的气度善待妻子;身为妻子,也应以温柔之情善待丈夫。
齐家和福莫忘惜福。家庭是以亲属或类亲属关系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的社会单元。亲属血缘是先天带来的,情感纽带是后天织造的。无论是亲属关系,还是情感纽带都来之不易,弥足珍贵。朱子的父亲朱松讲过:“知耻可以养德,知分可以养福。”故而,养福需知福,知福才会感恩,感恩方能惜福,惜福则有久福。正可谓:“惜福者,福常至;知足者,福自久。”
三、福文化的治国造福逻辑
中华福文化源自于祈福。古代的君王自诩为“天子”,常以设坛祭天的仪式,祈求上天赐福于民。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的福字,左边是祭祀的供桌,右边是满就的酒尊,由此合体会意而成。
在我国的古代经典著作中对“为民造福”有不少阐释。如《尚书》中就有“天亦惟用,勤毖我民”。《尚书》中还有“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之说,源于商箕子为周武王提供的治国之策,后来逐渐成为民众的向往。《孟子》中也有许多以民为本,为民造福的论述。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又说:“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简而言之,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往幸福,治国之本就是为民造福。朱子把以民为本,为民造福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强调“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还强调“国之兴也,视民如伤”。“窃惟民生之本在食,足食之本在农,此自然之理也”。多次向朝廷进言,“天下国家之大务,莫大于恤民。”朱子从政时间虽不长,但在每个任上都尽心爱民恤民,为民造福。
儒家推崇的为民造福之国策,自汉以来,虽然历代统治者口头上认可,也有过一些作为,但其真正兹念和维护的还是统治阶层的利益,“为民造福”仅成为一句动听的口号。只有中国共产党执政,才真正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治国理政宗旨。尤其是进入新时代,为民造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复兴梦、强国梦,归根结底是老百姓的幸福梦。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坚持为人民造福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根据保证。我国人民也只有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通过高质量发展,逐步过上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共同富裕生活,走上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
四、福文化的天下共福逻辑
天下太平,世界大同是儒家对人类社会的美好幢憬,主张“协和万邦”,“天下为公”。《诗经·硕鼠》中,把凶恶的剥削者比作害人的大老鼠,并发出了决心逃离大老鼠欺压的“道彼乐土”、“道彼乐园”、“道彼乐郊”的呼声,表达了追求世界大同的渴望。《礼记•礼运》中则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北宋大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显示了儒家的天下观和使命担当。
所谓“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其实质是共福。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世界各国各民族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每个国家,每个民族无论大小都向往幸福生活,也都应享有幸福生活的权力。霸道、欺凌、战争是阻碍和破坏世界共福的罪魁祸首。当今世界很不太平,灾祸重重也令世界更加厌恶丛林法则,向往天下共福。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已步入全面小康的中华民族没有忘记世界,中国的发展也离不开世界。我国为世界人民福祉着想,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美好世界建设。这一超越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表达了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展示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共享的诚意。中国政府先后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欢迎和响应。
儒家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为中华福文化提供了修身积福,齐家和福,治国造福,天下共福的四维架构。尽管这一架构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践行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蕴含的内在逻辑无疑是具有传承发展价值的。只要我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福文化必将与时俱进,焕发出蓬勃生机。惟愿人人有福,家家多福,中华永福,世界共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