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
《金史》
《金史》是一部记录女真族所建金朝政权兴衰始末的纪传体史书,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二十二部。记事上起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下至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凡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兴亡的最重要典籍。历代对《金史》评价较高,认为在辽、宋、金三史中,“其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元)脱脱等纂修。
《金史》也是元朝翰林国史院组织金史局编撰的。当时都总裁是中书右丞相脱脱、阿鲁图、别儿怯不花三人;总裁官是帖睦尔达世、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揭奚斯、李好文、杨宗瑞、王沂八人;修纂官是沙剌班、王理、伯颜、赵时敏、费著、商企翁六人,总共十七人。脱脱等生平简况,参见《宋史》导读部分,此恕不赘述。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的远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肃顺。唐代时称靺鞨。五代时,称黑水靺鞨为女真。女真从始祖函普到乌雅束八代,尚无文字,那时自然谈不上史事的记载。到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以后,最初也无文字。阿骨打的侄儿、金大将完颜宗翰喜好访问女真老人,多得先人遗事。金自开国之初,即注意文献的收集与保存。尤其是完颜阿骨打称帝建国后,颇为注意吸取汉族文化,金朝开设国史院,置监修国史、修国史、编修官、检阅宫、修起居注等史官,组织编撰了大批的史料,历朝之实录,大体完备。金亡以后,其历朝实录及有关文献史料,又均基本完整无损地转入元朝政府,从而为元修《金史》提供了可靠详实的资料。此外,宇文懋昭的《大金国志》四十卷,刘祁的《归潜志》十四卷,元好问的《金源野史》、《壬辰杂编》,杨廷秀的《金四朝圣训》,史公奕的《大定遗训》,杨云翼的《大定礼仪》,张暐的《大金集礼》四十卷,司空襄的《新定律令敕条格式》五十二卷,金礼官编的《礼器纂修杂录》四百卷,王磐的《大定治绩》二卷,完颜勖的《女真郡望姓氏谱》等,都成了纂修《金史》的重要参考材料之一。《金史》的修撰工作始于元至正三年(1343)三月,至次年(1344)十一月全书告成,用了十九个月的时间。
《金史》一百三十五卷,包含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一部“纪、传、表、志”俱全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二十二部。该书上起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下至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记载了金政权一百二十年的历史,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最重要典籍。其主要内容及特点如下:
首先,该书“本纪”记事详实,体制出新。“本纪” 十九卷,包括:“《世纪》一卷、《太祖本纪》一卷、《太宗本纪》一卷、《熙宗本纪》一卷、《海陵本纪》一卷、《世宗本纪》三卷、《章宗本纪》四卷、《卫绍王》一卷、《宣宗本纪》三卷、《哀宗本纪》二卷、《世纪补》一卷”。其中,尤以“世宗”、“章宗”二纪记述为详。金朝的世系只有九帝,而“本纪”首列《世纪》,所追述的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前十代的事迹,以便人们大致了解女真先世在氏族部落时代的社会情况。而“本纪”最后为《世纪补》,用以专门记述景宣帝宗峻(熙宗父),睿宗宗辅(世宗父),显宗允恭(章宗父)的事迹;这三个人原都是大臣,并没有做皇帝,但后来又都成了皇帝的父亲,为了区别于诸臣,故特创立《世纪补》以载之。这种体例,为后来的《元史》、《明史》所仿效。
其次,该书“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占了全书的很大篇幅。“志”包括:“《天文志》一卷、《历志》二卷、《五行志》一卷、《地理志》三卷、《河渠志》一卷、《礼志》十一卷、《乐志》二卷、《仪卫志》二卷、《舆服志》一卷、《兵志》一卷、《刑志》一卷、《食货志》五卷、《选举志》四卷、《百官志》四卷”。其中以《地理志》、《河渠志》、《乐志》、《兵志》、《食货志》、《选举志》、《百官志》七种,最能表现金代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特征。例如:《地理志》记载金朝北方州县的置废,《河渠志》叙及当时二十五埽(音扫,堤坝) 的创设和黄河治理的优良办法,《乐志》主要记载金朝雅乐、散乐发展情况及各类歌词等,《兵志》记录了创设猛安、谋克、禁军、幺乚军的军事制度,《食货志》则叙述了租税、物力、交钞的概况,《选举志》记载了七种取士及官吏选任的特定标准,《百宫志》载录了设官分职及钱物俸给的特殊规定。诸此,的确反映了金代社会典章制度的特色与概况,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与学术参考意义。“表”则包括:“《宗室表》一卷、《交聘表》三卷”。尤值一提的《交聘表》创设,用表格的形式简明扼要地记载了金与宋、西夏、以及高丽等国和战庆吊与使臣往来诸事,颇能厘清当时复杂的外交关系,使读者能一目了然。
第三,该书“列传“七十三卷,分为:“《后妃列传》二卷、《王子列传》七卷、《诸臣列传》四十八卷、《世戚列传》一卷、《忠义列传》四卷、《文艺列传》二卷、《孝友、隐逸列传》一卷、《循吏列传》一卷、《酷吏、佞幸列传》一卷、《列女列传》一卷、《宦者、方技列传》一卷、《逆臣列传》一卷、《叛臣列传》一卷、《外国列传》二卷。”末附《金国语解》。其“列传”比较充分体现了金朝完颜氏的贵族专政,而《国语解》则用汉语注释了在官称、人事、物象、姓氏等等之中的女真语称谓,既是参照释读《金史》及研究女真语言文字的重要资料,也便于读者阅读。
《金史》成书之后,后人对其评价较高。认为在辽、宋、金三史中,《金史》比《辽史》、《宋史》还是高出一筹。清代史学家赵翼的《廿二史劄记》卷二十七曾评论说:“《金史》叙事最详略,文笔亦极老洁,迥出宋、元二史之上。”《四库全书总目》也说:“元人之于此书,经营已久,与宋、辽二史取办仓卒者不同。故其首尾完密,条例整齐,约而不疏,赡而不芜,在三史之中,独为最善。”
当然,由于《金史》的错误与不足也是很明显的。概而言之,主要是因为史料取材与宋、辽二史各有所本,一些记事互相矛盾、重叠疏略、颠倒脱舛、人名同异、地名混乱等现象,在所难免。“列传”之中,尤为明显,有的重要人物没有列传,甚至毫无记载。赵翼在《廿二史劄记》卷二十七《金史失当处》条中就曾举例说:“宗弼用兵,处处与韩常俱。富平之战,宗弼陷重围中,韩常流矢中目。怒拔去,以土塞刨,奋呼搏战,遂解围,出宗弼。仙人关之战,宗弼陈于东,韩常陈于西。顺昌之败,韩常以大将亦被鞭责。柘皋之战,王德先败韩常于昭关。《宗弼传》内,屡错见其事。又《高福昌传》,记韩常用法严,逭吏送囚于汴。或道亡,监吏惧罪,乃尽杀之以灭口。后衍庆宫图画功臣,韩常以骠骑大将军亦得绘像。是韩常固金初一大将,累有战功,《金史》必宜有传,乃竟无之,亦属挂漏”。 此外,“列传”中的人名亦极复杂,尤其译名舛异,究为一人,或为二人,实不易分别。而金朝人名,《宋史》又多与《金史》不符,亦对于阅读宋、辽、金三史的人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清人研究《金史》成绩突出的,当推施国祁的《金史详校》十卷。该书分为三个部分作了详校:一为总裁失检,是属于体例方面的问题;二为纂修纰缪,属于事实错误;三为写刊错误,是属于校勘方面的问题。
《金史》也是初刻于元至正年间。明代有南监本、北监本两种。清有乾隆年间的武英殿聚珍本。民国年间有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1975年,中华书局出版了《金史》标点校勘本(《二十四史》校点本之一)。该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并参考了“监本”与“殿本”等有关史料进行校勘,吸取了前人的考订成果,是目前最通行的版本。龚书铎主编《白话精编二十四史·金史》(巴蜀书社 2012年1月版),亦可供选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