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
《北史》
《北史》是一部系统记载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十五部。叙事上起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约二百三十二年的史事,集中反映了北朝各代的盛衰兴亡。该书与《南史》一样,强调南北平等,“华夷”一家,且体裁变例,叙事完整;史料充实,内容丰富;文笔简练,条理明晰。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北史》与《南史》是姐妹篇,同为唐李延寿于唐显庆四年(659)撰成的《南史》先完稿,《北史》继之。其作者生平简况以及纂修过程,前《南史》部分已详叙,此恕不赘述。
《北史》一百卷,包含本纪十二卷,列传八十八卷,无志无表。是一部记载北朝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位列“二十四史”朝代顺序的第十五部。叙事上起北朝魏道武帝登国元年(386),止于隋恭帝义宁二年(618),包括北朝魏、齐、周和隋四个封建政权约二百三十二年的史事,集中反映了北朝各代的盛衰兴亡。
该书的特点与《南史》一样,强调南北平等,“华夷”一家,且体裁变例,叙事完整;史料充实,内容丰富;文笔简练,条理明晰。在中国史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而言:该书以西魏为正统,强调隋、周、唐的承继关系,突出唐统一的重大意义。
该书“本纪”十二卷,仿司马迁《史记》体例,分为:“《魏本纪》五卷、《齐本纪》三卷、《周本纪》二卷、《隋本纪》二卷”。“列传”八十八卷,包括:“《后妃列传》二卷、《魏宗室列传》五卷、《齐宗室列传》二卷、《周宗室列传》二卷、《隋宗室列传》一卷、《魏诸臣列传》三十一卷、《齐诸臣列传》四卷、《周诸臣列传》十二卷、《隋诸臣列传》八卷、《外戚列传》一卷、《儒林列传》二卷、《文苑列传》一卷、《孝行列传》一卷、《节义列传》一卷、《循吏列传》一卷、《酷吏列传》一卷、《隐逸列传》一卷、《艺术列传》二卷、《列女列传)>二卷、《恩幸列传》一卷、《僭伪附庸》一卷、《高丽等列传》六卷、《序传》一卷”,同样是打破朝代的断限,分别对北朝的人物、史事作归纳集中,仅后妃、宗室均依照朝代先后顺序排列,以下的诸臣列传则大体有先后顺序。对一些高门大户则其子孙附其父祖传中,连缀书之,前后贯穿,通为一篇。如以崔、卢二大姓为主,家族体系分明。其他类传更进一步打破了朝代的断限。对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则提出:“凡以勒一朝始末,限断分明。乃独於一二高门,自乱其例,深所未安。至於杨素父子,有关隋室兴亡,以其系出弘农,遂附见魏臣《杨敷传》后。又魏收及魏长贤诸人,本非父子兄弟,以其同为魏姓,遂合为一卷,尤为舛迕。观延寿《叙例》,凡累代相承者皆谓之“家传”。岂知“家传”之体不当施於国史哉?”在封建正统史家看来,认为这种类传,是不符合作为“国史”的体例的。
由于李唐王朝起源于北朝,官方对北朝各代史的研究格外重视,而李延寿及其父亲李大师亦均为北方人,因此对北朝的历史、掌故、风俗、人情都较熟悉,所能见到的史料势头心更多,客观上给创造了有利条件。所以,《北史》的记载比《南史》详明,增加了不少珍贵的史料与重要的史实。例如:《北史》因《魏书》不记西魏史事,所以它根据《魏书》补了西魏三帝纪,《后妃传》补了西魏诸帝后,《宗室传》也对元魏宗室增补了资料。此外,还补充了梁览、雷绍、毛遐、乙弗朗、魏长贤等人的专传。至于增加附传或在原来的纪传中补充史实的地方也为数不少。有的增补的部分超出原传文字的几倍。由于所补充的史料很多出于当时的“杂史”或“小说短书”,故事性较强,且多口语材料,增补入传后,常常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更能反映当时真实情况。这类资料在《北史》的《东魏孝静帝纪》、《高昂传》、《斛律金传》、《李稚廉传》、《尒朱荣传》等中都普遍存在。因此,到了北宋刊印正史时,《魏书》、《北齐书》、《北周书》的一些残缺反而要靠《北史》来补足了。所以,后来的《新唐书·李延寿》称:“其书颇有条理,删落酿辞,过本书远甚。”宋人陈振孙的《郡斋读书志》卷二《杂史类》云:“学者止观其书,沈约、魏收等所撰皆不行”。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曰:“参核同异,於《北史》用力独深。故叙事详密,首尾典赡。”清代学者梁章钜在《退庵随笔》中也指出:“自《南北史》行,而八书俱微,诵习者鲜,故愈久而阙佚愈甚。”诸此可见,《南史》与《北史》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北史》主要以《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为基础,也酌情删节,其中对《魏书》删节较多,对《北齐书》、《周书》则删削较少。所删的主要也是“本纪”中的一些册文诏令和“列传”中的一些奏议诗文。其中虽有不当之处,但它确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该四书荒芜臃肿的弊病,读来十分醒目。对原有四书中相当一部分内容,并不随意改动,只要是认为合适的内容,则或全抄旧文,或离合编排。特别是对《隋书》,李延寿基本上无大的增删改动,如《北史》中《文帝纪》、《炀帝纪》、《恭帝纪》,即基本录自《隋书》。
《北史》的缺点与疏漏,基本上《南史》一样。如过于崇尚门第观念,对奇闻异事兴趣较浓,导致所增内容中有不少神怪荒诞之事和无关宏旨的琐言碎事。又如各朝正史以删节为主,但有应删而未删的;有过于强求对文字的简练而不该删而删导致史实混乱不确切的,也有由于对原书史文未能很好领会而把重要字句删去的。某些传记亦有重复现象,《南史》既有传,《北史》又为立传。另外,既以《北史》独立命名成书,而仅有“本纪”、“列传“,而不修“志”、“表”,使北朝典章制度之大概,不能系统体现,也不能不说是一大缺憾。
总而言之,《北史》与《南史》作为研究南北朝历史的重要典籍资料,可以互相补充,互相参阅,不可偏废。
现存的《北史》版本主要有:明南监本、北监本、汲古阁本,清乾隆年间官刻的武英殿本、金陵书局本等,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等比较通行。颇便读者阅读的有中华书局1974年的校点本(《二十四史》校点本之一)。龚书铎主编《白话精编二十四史·北史》(巴蜀书社 2012年1月版),亦可供选读者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