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岛的绿色信仰
王晓岳
我们要去湄洲岛了。
在开赴湄洲岛的大巴上,我精神恍惚地问自己,是要去湄洲岛吗?此次登岛,岁在戊戌初秋,距我最后一次离开湄洲岛已经整整45年了,久别后的重逢如梦如幻。
湄洲岛如一弯秀眉坐落在莆田东南的大海之中,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岛上多山,最高的山海拔仅有几十米。没有纵深腹地,没有高山大川的阻隔,冬季的海风便肆无忌惮地欺凌着整个海岛,造成满目荒芜景象。其实,海岛的背风处仍有绿植的顽强存在,然而,只有木麻黄、相思树和夹竹桃活在岩缝之中,海岛的迎风面寸草不生。当地渔民把湄洲岛戏称为“山多不长草,风吹沙石跑”的“秃岛”。
守卫湄洲岛的连队驻扎在妈祖祖庙山脚之下的海边,石头砌就的营房,夏天热得像蒸笼,冬天冷得像冰窖。连队最苦的日子当数冬天。冬天的海风呼啸着袭来,没日没夜,没完没了。连队院中十多株木麻黄终日在寒风中摇曳,屋檐以上的枝叶全部枯死。战士的头发里、衣领中,以及饭碗菜盆里总是藏着细碎砂尘。几任连长都想改变这种恶劣环境,他们在连队的食堂边上挖了一口井,井水虽然有些苦涩,但毕竟是淡水,可食用,可洗漱、可浇菜。连队在迎风面砌了一道高约2.5米的挡风石墙,墙的背风面用石头砌了几层的梯田。连队给每位干部战士发了一个布口袋,并规定,凡出岛执行任务者,必须带回30斤客土;凡回家探亲者,必须带回菜苗或菜籽。经过五六年的奋战,连队的菜地喜获丰收。硕果累累的照片刊登在《解放军报》上。有位连长种下的桑树竟然让全连官兵都尝到了甜蜜的果实。
40年前,我在部队机关工作,多次到湄洲岛下连“蹲点”。最后一次去湄洲岛是1973年的中秋节。在中秋联欢会上,战士们唱了一首又一首气壮山河的军歌,洋溢着英雄气气概。在艰苦奋斗的岁月里,他们用这种充满责任与担当的家国情怀灌溉军营,并照亮理想之路。节后,要离开湄洲岛时,连长送我一棵榕树树苗,希望留个念想。他说,连队的战士们用种子培育出许多榕树树苗,他们要把这些树苗种满妈祖祖庙所在地宫下山的背风处,种满连队的院内院外,让“秃岛”的一角绿树成荫。“秃岛”在孕育生机。这一幕让我懂得了:“自然在卑微处最伟大,卑微者在困苦时最伟大”的道理。
在文甲码头登上去湄洲岛的渡轮时,突然风雨交加,待我们抵达湄洲岛的宫下码头时,风停雨住,短短15分钟的海上洗礼像是隆重的欢迎仪式。
雨后的湄洲岛褪去了暑气,清凉的空气中蕴含着花香。一团团雾气让山的青黛飘然如仙境。客车沿着湄洲大道飞驰,道路两旁是一望无际的蓊郁树林,满眼的苍翠在轻岚薄雾中闪过,一幅幅泼彩山水图迎面涌来。原先的“秃岛”已不见踪影,我被眼前这如诗如画的景象震撼了。
14.35平方公里的湄洲岛,已经变成了一座园林式的岛屿,这种巨变真如神话般神奇。
湄洲岛(薛瑜婷 供稿)
湄洲岛的嬗变源自20年前。1998年3月11日,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与湄洲岛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植树造林,提出“一定要保护好湄洲岛”的要求。从此,岛上4万多民众心心念念,久久为功,20年接力践行对于这座海岛的绿色坚守,终于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生态答卷:2018年全岛绿地覆盖率已达到58.3%,高居全国海岛首位,获得了“全国绿化百佳县区” “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县区”等荣誉称号。
湄洲岛的绿色坚守并非易事,因为生态立岛需要闯过三关,一是生态环境关,二是文化生态关,三是综合整治关。
湄洲岛由秃变绿,改变生态是基础。起初,湄洲岛人想得很简单,不就是先要防风固沙吗?于是,每年3月在海岸一线大规模种植木麻黄。木麻黄春天栽活了,冬天海风一吹,全部枯死,年年造林不见林。湄洲岛风口前沿的沙石不断拥上海岸,沙进人退,屡战屡败。他们和农林专家经过多年苦心研究,终于发现了木麻黄在湄洲岛的生长规律:3月栽种死,4月栽种活。之后,经过多年的奋战,由木麻黄、巨尾桉、相思树组成的外围防风屏障终于牢固地屹立在湄洲岛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为下一步岛内环境的绿化香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湄洲岛内的绿化也是艰难的,因为岛内沙石多土壤贫瘠,别说种树,就连种草也难成活。为驯化花草树木,他们摸索出许多经验,比如驯化花草,就采用“袋装苗、挖客土、攒鸡粪”的办法;驯化树木,就采用“种大树、植客土、去枝叶”的办法。近几年,湄洲岛的种植成活率已达90%以上。能成活的树种,也从10年前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
如今的湄洲岛,木麻黄组成了雄伟壮阔的“防风军团”;5000多亩的红树林长成了“海岸卫士”;黑松坚守着山头的每一处阵地;小叶榕、香樟等“乔灌木兄弟”排成了围绕海岛4圈的绿化带;扶桑、夹竹桃等景观花卉,将137万平方米的园区绿地和4条主干道点缀得分外妖娆;岛内居民房前屋后的龙眼树、枇杷树、桑树等散发着阵阵芳香……湄洲岛已建成为风口万木成林,石头披绿,景点处处,花开四季的旅游休闲胜地。
走进湄洲岛的次日,我们用一天时间参观了湄洲岛的“1条环岛绿廊、3片中心绿地、5个景区绿园”等30多个景点。引导我们参观的湄洲岛区委宣传部干部小林一直在用景点结构布局诠释福建省政府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围绕两地(全世界妈祖信众的圣地、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三岛(生态岛、朝圣岛、旅游岛)的目标,把湄洲岛建设成大美大爱的心灵家园。
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问题是境界问题。湄洲岛的生态建设不是为绿化而绿化,而是将湄洲岛各个景区的大美格局与海上和平女神妈祖济世救人的大爱精神有机融合,营造出一个雄浑博大的自然空间和宁静醇美的精神空间。
湄洲岛的东海岸先前是个重灾区,台风一来,恶浪滔天,树折路陷,一片狼藉。如今东环路景区已经变成了安全安宁、空灵静寂的旅游区。这里把白色的浪花、金色的沙滩、广袤的红树林以及乔木、灌木、花卉组成的防风绿化带融合为整体生命的律动,高扬着生机和优美。那天的雨后清晨,海上和岸上笼罩着一层薄雾,海鸥逐浪飞舞,白鹭在红树林嬉戏,给人以浪漫至极的美感享受。这一切都是妈祖乡民的生态创造,又是妈祖信众澄明心灵的写照。
笔者以为,湄洲岛的景区可以说是按大美系列营造的。居于宫下山的妈祖祖庙生态可称为“大美圣妆”。华盖巨大、生机勃发的榕树群落拥抱着妈祖祖庙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落,一脉黛色更加彰显出元朝“粉墙丹柱”的辉煌和清代“海上龙宫”的雄姿。这般“大美圣妆”更能抒发人们对于妈祖大爱精神的崇拜和敬仰。
海岛植物园以南亚热带植物的保育引种和栽植驯化为主,以国内外珍贵树种的收集保护为辅,建成了集海岛特色植物、滨海旅游景观、专业性种质资源保护于一身的海岛植物生态示范园。这里有200多种树木和花草。3公里长的盘山护道也是观光栈道。靠水库一侧的植被为3层结构,中间是树径约30厘米的美人树,秋风一起,满树红叶沙沙作响,像一队美人在秋色中放歌。靠水库一侧是合欢树、长豆角组成的灌木长廊,靠栈道一侧则是九里香、非洲茉莉、金盏花、三角梅组成的灿烂花海。栈道另一侧的山地中密集的排列着紫薇和夹竹桃,这些灌木丛后面杂种着各种树木。最耀眼的当数近年引进的一大片华棕,满树的叶片皆为金黄色,细看,叶脉和叶边却是嫩绿色。美人树的红叶、华棕树的金叶在绿荫花海之中抒写着海岛植物园的“大美秋韵”。因为水库的蒸腾和东临大海,植物园时常与云雾相生相伴。我们观光的当天,植物园云雾飘渺,人在天上,景在人间,亦真亦幻,迷幻得像梦。
鹅尾山下,濒临大海的沙滩后面,是一片类似沙漠戈壁的条状地带。为着固沙覆绿,园林处种下了海边月苋草,这种草的叶子属胶质类,不怕海风吹打,一年四季开着黄色的喇叭花。月苋草伴着单叶蔓荆,这种草耐风耐旱耐盐碱,开着紫色的花朵。在条状地带种植最多的是兔丝子,小小的叶片上布满了金黄色的丝网,大片大片的丝网像丝棉被一样把这片沙滩戈壁覆盖得严严实实。更神奇的是,这种连片的丝网像战地的黄花,格外欢实。这是鹅尾山园林处在海边沙滩戈壁实施绿植的成功案例。
坚守绿色信仰,尽管千难万难,湄洲岛人总是众志成城,迎难而上,他们治水、治气、治土、治废,守住了生态红线,营造出海岸绿线和整个海岛的大美绿颜。妈祖朝圣与滨海生态旅游两张品牌已经打响。2012年,国务院批准湄洲岛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海洋公园。
湄洲岛的绿色信念坚不可摧。我们相信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湄洲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