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4 23:40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何少川



跨越海峡  走向世界

 

何少川

 

 

175098670425461 (1).jpg

(薛瑜婷   摄)

海岛,仿若坚实厚重和绵亘不断的洲陆,游离出抛撒在大海中的星星点点飞地,在浩瀚的碧波中浮游,与洲陆若即若离,一般而言都有种自然天成的魅力,引人向往。当然,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地形地貌的差异、自然气候的优劣,以及人文景观的厚薄,海岛各自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正是这种个性使然,决定了它在人类社会中的使用价值,确立其重要与否的地位。

东山县位于福建省最南端,毗邻广东潮汕地区,与台湾一水相隔,是福建距台湾、香港最近的港口。它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终年无霜,舒适宜人。全县由66个岛屿组成,陆域面积248.34平方公里。因主岛上有一座巍然嵯峨的东山(今名苏峰山)而得名。如今交通便捷,是我国东海近陆一颗闪闪发亮的海上明珠。

据专家评估,在6大类74种旅游资源中,东山具备6大类48种,是北回归线以北极具特色、极为稀缺的旅游海岛。而在我近半个世纪频繁出入东山的感受中,觉得其风光之旖旎、环境之优越和人文之蔚盛,与诸多海岛有别,鲜明的个性昭然!

东山岛是奇特的。八闽大地曾经流传过一则“沉东京浮福建”的民间故事。“东京”所指不是我国古时曾作为首府的东京,也不是现代日本的东京,而是传说中东山附近的一座东京城,其实那是史前地壳频仍变化留给民间神话般的演义,东山岛或许是在这种剧烈的地壳躁动中崛起。似可为证的是,东山邻近有两个古火山口,一个在陆地,一个在海中,想象得出当年喷发火焰冲天的磅礴气势,无数炽热的岩浆一次又一次的跌落,足以堆积起一个又一个的岛屿。你看看东山岛最南边的澳角村前,在波光闪烁的海面上,坐落四个小岛屿,自东向南依次排列,每个相距约两海里,状似龙、虎、狮、象四只巨兽,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那奇观只能是自然伟力所造就,世上罕见。类似景观处处可见,东山岛地貌殊异,天工造化精心雕琢。

东山岛是神秘的。登临东山的游人,必览“风吹动石万钧重”这一胜景。据《铜山志》云:“风动石(一名兔石),在城内东方,有大石如磐,上峙一石,二丈许,下临深池,半半垂,风来自动,或人卧石上推以足亦动,侧不倾,高不危,外有环流,列嶂如黛。”其奇、险、特位居全国已发现的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对于这样一块奇石的来历,民间赋予种种神话般的说辞。有说是神仙袖口掉落的小顽石,有说是天上王母娘娘定在大石盘上的一颗宝珠。建于明初,现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关帝庙,依山临海坐西朝东而筑,盛传有南宋末代皇帝赵昺和丞相陆秀夫在神像附身,历朝历代香火延续不绝,台湾众多关帝庙的神像由此分灵。那处位于铜陵古城东门外的“虎崆滴玉”泉水,据说昔日曾是踞洞虎辈们的“灵液”。一个个风靡民间的传说,像遮盖着薄薄的轻纱亦虚亦幻,显得扑朔迷离。

东山岛是秀美的。好山好水山光水色,是人们评价地域瑰丽的基本元素。四周环绕着碧波荡漾的茫茫大海,古旷山峦风姿绰约地突兀其中,海天一色的东山岛迷人心醉。蝶形的岛,造型美丽独特,凌空俯视仿若一只彩蝶在海面上翩翩起舞,飘然灵动;而曲折迂回的岸线,形成众多幽静深邃的海湾澳角,以及白洁细沙的长滩。这里的沙滩,数马銮湾和金銮湾的沙滩最令人流连忘返。马銮湾在岛的南侧,沙滩面积长2500米、宽60米;金銮湾在岛的东侧,沙滩面积长5000米、宽60~100米。两个沙滩均平坦宽阔,沙质细腻洁白。岸边是茂密的防护林,冬可挡风,夏可乘凉;滩前是蔚蓝的海水,冬无巨浪,夏无狂涛,是我国乃至世界难得的适宜旅游度假的好去处。在东山岛,人们不仅能够观赏到潮涨波涌浪花飞溅、海阔天空鸥鹭翱翔、帆影云踪伴随相应的壮美风光,而且能够尽情游览建于明代巍峨的铜山古城、钓鳌台的一线天、塔屿多态的嶙峋礁石、文峰塔下的山风海涛、号称全国海拔最低庙宇的东明寺……真可谓:秀色万千状,触目皆佳景!

东山岛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有过赫赫声名。上万年的生息,千百代的繁衍,文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伴随着时代行进中的脚印,在这方圆数百里的主岛和塔屿上,人们可以寻找到岛民劳动创造的踪迹,感受他们执著坚韧的意志和顽强质朴的性情,体验他们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的丰富内涵。1987年3月,东山县境内发现人骨化石,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命名为“东山人”,使福建人类活动从已知的7000年左右,推前了约3000年。2005年4月,在东山岛上苏峰山北坡“老红土”地层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用于砍砸物件的石器。经过测算,早在3万年前,这里已经有古人类的活动。远古的地貌告诉我们,从东山南端通往台湾的澎湖,再到台南的海底,有一道由若干浅滩组成的隆起地带,退潮时毕现,被称为大陆通往台湾的“陆桥”。远古时期的“东山人”,正是通过这道天然的“陆桥”前往台湾,成为台湾史前文明的传播者。以此起始,东山与台湾血脉相连,人员来往紧密,情思不绝,站在对台经济文化交流的最前沿。有诗为证:“相思树下望台湾,南柯梦魂凭柱还。泪化四月双潭水,寸心飞向阿里山。天开银河有鹊渡,人造篱笆岂能拦?”地灵人杰的东山岛,在历史的舞台上还演绎出一幕幕英雄业绩。铜山古城面对万顷波涛依山高筑,抗倭名将戚继光两度登临指挥作战,把入侵的倭寇全部歼灭,留名青史。生于铜山、在风动石下和东门屿石洞苦读的黄道周,书画文章皆负盛名,为官刚正不阿,捐躯殉国,“文章风节高天下”,堪称“一代完人”。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古城楼上挥麾操练水师,东征收复被荷兰霸占的台湾,叱咤风云。八尺门硝烟弥漫万众一心,击退来犯之敌,捍卫了人民共和国的尊严。抗风治沙遍布绿洲,倾注谷文昌和万千民众的血汗和精力,不朽的艰苦奋斗精神与世共存……这谱写出的无数壮丽诗篇,让东山岛名闻四海!

东山岛的未来定将更加灿烂辉煌。连年举办的关帝文化旅游节,特别是有的还增加了青年参与的节目,在金銮湾金紫荆广场开展“海峡两岸青年狂欢——沙滩嘉年华”活动。其时,台湾海峡两岸数千名青年,白日“舞动青春”,晚上欢度“蝶岛不夜天”。平坦宽畅的沙滩上舞姿翩翩、歌声嘹亮,竞技比赛热火朝天,东岸西岸的男孩女孩融洽相处亲密汇集。看了这场面,我在欣喜之余曾想到,早些年东山能如此成功地举办这样的活动吗?这除了需要天时地利,还需要地方举办者的自信。作为地方举办者的自信,很重要的是来自地方的发展进步和条件成熟。东山岛在继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抗风治沙和引水入岛的基础上,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建设,成绩斐然,日新月异欣欣向荣,近年更有大的进展。正如一位两年前曾来过、近日再访东山的游客所说的:“东山路更宽了,山更绿了,水更碧了,城变美了,人变富了,真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如今,在福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大潮中,东山科学发展,先行先试,确立新的定位,先后制定了《东山岛发展战略规划》和《东山国际旅游海岛建设行动计划》,全县上下精神振奋,有步骤地抓紧实施,正跨越海峡,走向世界!

多彩的东山,激情的东山,豪迈的东山,奋进的东山,明天会更美好!

原载于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省作协“走进八闽”文化采风系列之《走进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