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9 23:55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郭义清





郭义清

 

 

东平古镇四面山,中间平缓,镇上有一条东西走向和一条南北走向的街道,纵横两条街道汇合成“十”字形,就形成了东街、南街、北街和西街四条街道。听外婆说,古街建成“十” 字形,意取“四季平安”“风调雨顺”。古时候,“四”和“十”颇为受人青睐,因为它象征吉祥如意。东平原称凸平,只因“凸”与“东”当地方言谐音一致,后来便成了东平。而喜欢喝酒的外公总会和母亲争辩道,说古时候东平其实叫“鲸市”,因为小盆地像一条鲸鱼卧船,只因当年有人嫌镇里的水井都在镇外,烦肩挑手提取水的劳顿,便在十字街口打了一口水井。用水是方便了,可古镇却发生了诸多不顺的事,长辈们一合计,慌忙填了街心的水井。说来也怪,此后古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安详和顺畅。外公呷了一口酒对母亲说,在街心打井,不等于船身破洞吗,哪有顺的道理?

在我的印象中,东平古镇颇为美丽和热闹。十字街巷两旁那黑瓦木构联排古建筑、房屋之间相隔着高耸的风火墙、临街那精致的吊脚楼,都煞是好看。街道路面由清一色的鹅卵石铺砌。窄窄街巷两旁的吊脚楼下,商铺林立,门类繁多。有“叮当叮当” 作响的打铁铺,有“蹦蹦啵啵”悦耳的弹棉花店,草药铺、肉铺、理发店、光饼店、小吃店和酒作坊等更是不计其数。那时, 我光顾较多的是光饼店,葱油饼的香味总令我回味无穷。而年长一些的舅舅和他的伙伴们,却总喜欢到酒作坊转悠,面对后院里一缸一缸的酒,有时会趁店主不注意,偷偷地爬上去翻开盖子, 抿上一口;贪心一点的还会从衣兜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竹筒,舀上一壶藏在腋下若无其事地溜走。有一次,舅舅和他的伙伴们又在偷酒时,被店主发觉,慌乱当中,缸上的小伙伴不慎掉入酒缸,泡在酒中,嗷嗷待救。舅舅情急之中拿起石头砸破瓷缸救出同伙,演绎了一幕现实版司马光砸缸的精彩剧目。

街上酒铺里的酒除了少数是自己家里酿造外,大部分产自北街尾的国营酒厂。据说,东平人喜酿酒。明朝时期当地白酒酿造工艺就十分发达,民间酿酒工艺及配方流传至今,村民家庭式酿造白酒现象十分普遍。因为,在东平酿酒,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一来东平镇田多地肥,粮食历来较为充足,确保了酿酒首要原料的供应;二来东平镇金峰山水资源充沛且优质。传说古时有仙人过化,在金峰山留下七口泉水,源源不断地流向东平。

在东平凤头村的近郊路旁,至今还保留一处石臼泉。有泉水从一口圆圆的石臼中不断涌出,清澈凛冽,甘甜无比。有村民给我讲了石臼泉的传说,说是惠公老佛本想把石臼移至奖山路口供路人解渴饮用,在凤头村用芦秆撬石臼时,正巧被田间一放牛的小孩所见。小孩好奇,问芦秆何以能撬动石臼?老佛法术顿被破解,石臼当即掉落成了如今的石臼泉。此后,凤头、东平一带人们得以饮上清泠的金峰山泉水,为东平酿酒又提供了不可或缺的上好资源。采风期间,我专程奔赴凤头村,一睹石臼泉风貌,见泉水依旧清澈无比,石臼静静地躺在泉底,像是向过往的人们叙说着美丽的传说。20世纪90年代,《福建日报》《港台信息报》《福建环境报》等多家报纸还以《村有矿泉水,人无白头发》等标题报道了金峰山泉水的优质情况,说水中含氡重碳酸钙偏硅酸、低钠等成分,对人体极有好处,东平酿酒用水的优质由此可见一斑。再有,据说北纬27度被业界誉为“中国酿酒龙脉”,这一纬度地区的气候条件对酿酒有着得天独厚的好处。东平镇,正处北纬27°19'-27°32',不偏不倚占据了酿酒“龙脉”的先天优势。

20世纪70年代,舅母被招录到东平酒厂上班,我到酒厂的次数便多了起来。有时,母亲会叫我去酒厂找舅母要一点酱油滤干后的豆渣,当地方言称“酱胚”的,咸且香,是上好的下饭咸菜;有时,外公会叫我到酒厂要些白酒喝。外婆家住东街,过了十字街,右拐到北街,穿过建于清朝康熙年间的北街古楼亭子, 快到酒厂边上的大樟树时,浓烈的酒香便扑鼻而来。去酒厂的次数多了,我得知酒厂是县轻工局于1958年所办,当时还是公私合营,创办之初极为艰难,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粮食紧张期间,酒厂没有粮食可酿造,便号召职工到山上挖一种叫菝葜的植物根茎用于酿酒菝葜,又叫金刚刺,其根茎硕大,富含淀粉, 农村人土名又称“刺根”,是酿酒的上佳原料。1973年,酒厂来了一位姓武的厂长,武厂长是东北人,和东北老家联系,运来高粱,开始尝试酿造高粱酒,哪承想一试成功,酒香品质好,就此诞生了东平高粱酒这个绝佳品牌。

那天在酒厂采风时,我遇到一位年过七旬的东平酒厂老员工,说起当年的酒厂,他脸上不时流露出满满的自豪感。他说, 高粱酒做成后,销量极好,高粱原料由东平粮站调运,酿制好的酒都是运到邵武二级站,再销售到全国各地。四十人的酒厂,虽然工人每月工资才三十多元,可酒厂的创税每年却达到二十七万元。范老还说,20世纪90年代酿制的三两三东平高粱酒,也曾声名远扬,和建瓯黄华山三两三米烧不分伯仲,成为当年闽北酿造的翘楚。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东平高粱酒厂举步维艰,濒临倒闭,东平凤头村闻着酒香长大的张步瑞,不想让东平高粱酒酿造技艺就此失传,与原酒厂的部分老工人一起,接棒改制了东平酒厂,并在2003年创办了东平高粱酿造有限公司,从此,让东平高粱酒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数十年来,公司获准白酒生产SC证书,与福建轻工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系等科研部门合作,研发出清型、浓香型六十多款东平高粱,并通过国家质量体系认证。东平高粱酒还先后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福建省老字号”、福建方志特色记忆及福建、重庆、湖南等六省市白酒行业金奖优质酒等荣誉,酒质达到汾酒、五粮液等国酒标准, 并在福建享有“南有金门高粱,北有东平高粱”的美称,公司董事长张步瑞在2015年荣获全国劳模。

                                              图片.png63.png

                                                           东平高粱酒厂(王丽玉  摄)

图片.png64.png

    东平老窖酒厂(余明传  摄)

如今,东平镇有了高粱和老窖两家规模都不小的酿造酒业。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旅游景区”·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