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8 23:27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李迎春



海西崛起新铜都

 

李迎春


 

2004年,上杭县首家铜加工企业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在上杭工业园区正式落户;

2005年,上杭县提出大力做好铜产业的发展思路;

2006年,上杭县铜产业被列为龙岩市规划发展的五大百亿产业集群之一;

2007年,上杭铜产业被写入《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福建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作为福建省冶金工业重点培育和扶持的五大产业集群之一;

2008年,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海西铜都”,列入全市“五大破百亿元产业推进计划”;

2011年,金铜产业被列入福建省十大新增长区域的重点产业建设计划的同时,铜产业产值突破百亿元,上杭连续两年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黄金十强县”称号;

2012年,上杭县委、县政府提出“着力打造千亿元金铜产业集群”的目标,全县金铜产业实现产值203亿元,成为龙岩市第二个破200亿元的产业;

……

这是一串闪亮的珍珠。一项产业从无到有,成为领跑县域经济的“黑马”,仅仅用了不过8年时间。这项产业就是令上杭县乃至福建省为之骄傲的金铜产业。

 

    

 

上杭县地处闽粤赣三省边陲地带,是闽南金三角的腹地。其高低起伏的丘陵地形决定了她的农业主导地位,工业和第三产业一直作为陪衬而显得可有可无。这种状况决定了上杭在全省的地位,其时她像全国的革命老区一样,被贫困所绊住,是国家级贫困县。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上杭才摘掉贫困县的帽子。然而,这里也有别人所不具备的优势——丰富的红色资源。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杭作为中央苏区核心区之一,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被誉为“我党我军建设史上里程碑”的古田会议也是在这里召开的。毛泽东九次到上杭,写下的光辉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采桑子·重阳》等更使上杭留名青史,熠熠闪光。上杭拥有27位开国将军,位居福建省首位,是著名的将军县。才溪是当年中央苏区第一模范区,其中劳动合作社等工作为全苏区首创。这些厚重的红色资源凝聚成上杭革命老区“干革命走在前头,搞生产力争上游”的光荣传统。在新时期,如何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将优势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再创上杭辉煌之路呢?上杭发展的动力与支撑点在哪里?上杭县委、县政府在不断摸索。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上杭也意识到必须发展工业,可是除了农械厂、酒厂等一些国有企业外,没有什么大型的工业企业。1986年国庆前夕,他们利用香港老板赠送的旧机器,建起了全县最大规模的纺织企业——建南棉纺厂。然而,由于原料供应等原因,没几年,棉纺厂就难以为继。与此同时,上杭县还想方设法利用境内汀江河丰富的水力资源,开发建设水电站。随着一座座水电站的沿江崛起,上杭的电力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从工业总量上看,仍然还是处于弱势。这时候,有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已经出现在上杭人的面前。它,就是紫金山的勘探开发。

紫金山是上杭境内一座风景秀美、历史悠久的名山。其“金山晓旭”的风姿为它赢得了杭川第一名胜的美誉,而宋代便有冶金的记载使它成为一座神奇的山。自1982年开始,省地质部门对紫金山进行了全方位的勘探。历经3000多个日夜的披荆斩棘,这座神奇的名山终于露出了它真实的面容——这是一座真正的金山,有人形象地称它为“铜娃娃金帽子”。当时的地质初步勘查中,记录着铜矿储量达116万吨,批准的金矿详查储量为5.45吨。一个被认为矿产资源并不丰富的小县,竟然出现了金铜矿,契机由此而起。

1992年,紫金矿业的前身上杭县矿产公司,开始了对紫金山的全面开发。注重科技创新的陈景河带领公司一班人面对低品位、小规模的矿山毫不灰心,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信任下,仅仅用了11年时间,就把一个县级小企业变成香港H股上市公司。2003年12月23日,作为中国证券市场上独特的黄金概念股——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3.483亿股H股股票顺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紫金矿业的利润、黄金产量、资产总额直线上升:从1992年到2003年,总资产由352万元增加到27.24亿元,增长了772.8倍;期间共为国家生产黄金33.5吨,年均增长速度为92.38%;实现销售收入28.69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79.54%;利润总额9.18亿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27.96%,对上杭县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2003年,紫金矿业生产黄金10.75吨,位于世界第25位。2008年4月25日,紫金矿业回归A股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这时的紫金矿业更是今非昔比,不仅总部所在地上杭紫金山金铜矿成为中国第一大金矿,而且她的目光早已穿越中国向世界各地的矿业瞄准。

这是紫金的光荣,更是上杭的光荣。谁会想到,一个贫困的老区县会在短短10余年的时间内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呢?上杭的工业正是在紫金的带动下,崛起在活力四射的海峡西岸。当紫金以黄金的光芒领跑了上杭工业10余年后,迅速崛起的金铜产业开始擎起大旗冲锋在海西建设的前沿阵地。

 

    

 

如果说紫金矿业在上杭是一枝独秀的话,那么上杭的决策者们要突破的也是这个“一枝独秀”的尴尬局面。

县委、县政府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金铜产业。上杭铜矿资源丰富,紫金山铜矿可开发储量205万吨,中寮铜矿探明铜储量80万吨,县内探明储量达5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以紫金矿业为主的矿业企业在县外控制的铜矿储量近800万吨,远景控制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县内电力资源充沛,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4万千瓦。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为发展铜产业提供了资源保证。

最早打开局面的还是紫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8月,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在上杭县工业园区正式成立,成为上杭县引进的第一个铜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5.6亿元,年产2万吨高精度铜及铜合金板带材,产品用于装饰、电器、五金、电子和汽车制造等行业。

上杭县工业园区位于县城南面的南岗。当年80年代建设建南棉纺厂的地方就是90年代工业园区开发的第一期工程。现在早已延伸到二期、三期,引人注目的铜产业就集中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土地上。在三折回澜的汀江河畔,一排排厂房整齐地矗立在青山绿水旁。在这片敞开胸怀的大地上,正以翱翔的姿态迎接铜产业的崛起。

从紫金铜业开始,上杭铜产业实现了惊人一跃。在上游领域,紫金山铜矿是我国第一家万吨级生物堆浸湿法提铜厂,总投资为2.6亿元。紫金山铜矿开发一期工程设计规模为年产99.99%阴极铜1.3万吨,公司主要采用生物堆浸提铜工艺、酸铁平衡与除杂等生物冶金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集成技术。并在紫金山建成细菌氧化——堆浸——萃取——电积工艺的中国首座万吨级生物湿法冶金生产厂,实现了我国在低品位硫化铜矿资源高效利用及生物冶金技术方面的重大突破,该项目是国家科委重点推广的绿色环保冶炼技术,并被列入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目前,紫金山金铜矿已建成中国第一座产能规模最大的生物提铜示范矿山。它的建成投产对我国今后处理同类矿床或品位低、难提取的矿床、扩大资源利用范围,实现高效、低成本回收铜具有示范作用。在下游,一个个铜加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安家落户。目前,全县落户金铜产业企业总数32家,产值亿元以上金铜产业企业13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紫金矿业紫金山金铜矿、紫金铜业有限公司、上杭太阳铜业有限公司、福建金山黄金冶炼有限公司),5亿至10亿元企业5家(福建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福建金艺铜业有限公司、上杭建润电业有限公司、上杭志成电子有限公司、福建朝阳矿业有限公司)。紫金矿业、南平太阳电缆、中国建材、香港永利、香港荣盛国际等5家上市公司及山东泰山石膏、瓮福集团、中化蓝天、中国信达等4家央企加盟上杭金铜产业,落户项目总数达42个(已投产项目31个、在建项目11个),协议总投资150亿元。2012年金铜产业实现产值203亿元,上缴税收16.4亿元,对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贡献率达87.6%,对上杭县财政贡献率达70%。

科技为铜产业的发展增添着无穷的活力。在金城漆包线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你会看到,一捆捆小手指粗的铜线,经过一道道拉伸工序,逐渐变成细如发丝的铜丝线,再镀上0.006毫米的聚氨酯膜,卷成一卷卷纱锭一样的可耐8000伏高压的绝缘铜线圈。企业负责人告诉我们:“这种高科技产品广泛应用于电脑、钟表等精密设备中,市场十分看好。现在已有6套设备正式投产,由于这里产业链配套企业齐全,生产成本也在不断降低,因此准备增资扩产,再增加4套设备,使年产漆包线达到1000吨,产值可达6000万元。”

金城漆包线公司是第二家走进上杭工业园区的企业。接着,金艺铜管、建润电业、星辰铜业、志成电子等公司,相继走进上杭铜产业园。在这些企业中,有的从事铜冶炼,有的生产铜管、铜杆、铜板带等铜材料和漆包线、电线、电缆等铜材深加工产品,还有的生产微电机、电子互感器、电子接插件等终端产品,一条涵盖铜系列产品的产业链,已经粗具规模,正在发展壮大。

优质服务是上杭铜产业迅速壮大的法宝之一。建润电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铜加工企业。当初企业老总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来上杭考察,和铜业局一见面,就一口气提出28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县政府有关部门就拿出了书面答复,既讲明了上杭的优势,也不回避劣势。这样的求实态度和高效办事能力,让建润公司打消了疑虑,决定在上杭投资建设年产4000吨铜制电子接插件及铜制电源连接线项目。半个月内,上杭县相关部门即帮助企业办好了全部手续。此后建润公司又追加投资1亿多元,目前正在扩建二期电缆生产线。

由此,上杭县制订了详细的铜产业发展规划,并组建了铜业局,按照“产业链招商,产学研结合,股份制运作,优质化服务”的思路,大力引进和发展科技含量高、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铜产业精深加工项目,配套关联项目,着力延伸铜产业链条,使这一新兴产业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聚集效应。

 

    

 

2013年3月26日,福建省委书记尤权赴上杭县蛟洋循环经济园区调研。在这个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内,从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到瓮福紫金磷化工项目,再到下游的一系列公司,一个个厂房就像是一条条输送带,每天都将上游企业的副产品送往下游企业进行深加工,全部回收利用,最终实现资源“吃干榨尽”。他高兴地指出,推进资源利用方式向集约高效转变,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2011年12月31日,在紫金铜业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现场,经历26个月的奋战,在所有的建设者们的期待中,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阳极铜出炉时刻。随着阳极炉旋转控制按钮的启动,第一炉灼热通红的铜水从阳极炉放铜口汩汩流出,第一块印记着“紫金铜业”字样的阳极板,在建设者们的期待中款款走下流水线。阳极炉出铜成功了!一时间,掌声、欢呼声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久久回荡在近万平方米的主厂房内。

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是龙岩市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工业投资项目。项目占地1427亩,固定资产投资35亿元,总投资约65亿元。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2012年12月正式投产。建成达产后可年产阴极铜20万至28万吨、黄金5吨、白银125吨,附产品硫酸约85万吨,销售收入预计达200亿元以上,年实现利税6亿元左右,新增直接就业1500余人。

2012年5月18日,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磷酸二铵项目顺利投料试产。作为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配套项目瓮福紫金磷化工项目总投资约16.3亿元,全部建成后可就地转化年产20万吨铜冶炼项目的副产品硫酸80万吨,再将磷酸装置生产的磷石膏进行综合利用,生产建材行业的水泥缓凝剂和纸面石膏板,全厂无工业废渣排放。投产后,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利税近4亿元。

2013年1月25日,随着一声发车令,披红挂彩的火车,汽笛长鸣,线路铺轨长度12.7公里的上杭冶炼厂铁路专用线正式通车。专用线的修建,主要服务于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和瓮福紫金化工各类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通过专用线衔接赣龙铁路,沟通全国铁路网,专用线的竣工运营将大幅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创造大能力的外部运输通道,标志着上杭铜产业的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把产业做大做强,还要把产业做强做优,这是上杭县探索出的一条“循环经济”的发展新路子。在上杭县蛟洋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整个园区的原材料铜精矿和磷精矿经铁路分别从厦门海沧码头和贵州马场坪运抵上杭冶炼厂铁路专用线货场后,通过输送带或管道直接从货场送达厂区,避免了传统的汽车运输带来的二次污染;紫金铜业有限公司的副产品硫酸利用硫酸管道直接从灌区输送至瓮福紫金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下游企业,避免了二次污染和安全生产事故。同时企业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在园区得到充分利用,初步形成了以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为上游、瓮福紫金磷化工为中游、福建瓮福蓝天氟化工有限公司等为下游企业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项目产出的一些残渣,进入龙氟化工有限公司和瓮福紫金化工有限公司作为生产原料,实现企业环环相扣,废液、废渣、废气“榨干用尽”,循环利用,仅各种化工衍生产品就可实现销售收入近20亿元。2012年,整个循环经济园区年产值达82亿元。

2012年11月5日,作为省重点项目之一,福建清景铜箔电解铜箔项目竣工投入试产。整洁的车间内,随着一道道复杂而先进的工序,薄如蝉翼的铜箔呈现在人们眼前。该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延伸了铜产业链,推动上杭铜产业向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改变了我国高档电解铜箔依赖进口的状况,进一步推动我国锂电池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同样,在位于蛟洋工业园区内的福建海西铜业公司项目正在紧张地施工。该项目总投资6亿多元,占地面积300多亩,并采用国际先进的工艺设备和制造技术,主要生产“海西”牌高中档感应水龙头、恒温数控洁具等高端铜质卫浴产品。项目竣工达产后,年产量可达2000万件以上,可实现年产值68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就业1000多人。这些项目的建设,对于进一步延伸上杭县铜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强到优,上杭金铜产业实现了新的跨越。目前,随着20万吨铜冶炼、瓮福紫金磷化工、清景铜箔等一批大项目建成投产,金铜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发展层次不断提升,已初步构建以紫金山金铜矿为主的采选区、以蛟洋工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为主的冶炼区、以上杭县工业园区为主的金铜制品精深加工区及以蛟洋坪埔物流中心为主的铜产业服务区等四个产业功能区,初步形成以紫金矿业集团为龙头的采选、冶炼、铜板(带)、铜管、铜杆(线)、铜箔等铜系列产品为框架的金铜产业链和以紫金铜业20万吨铜冶炼、瓮福紫金磷化工为龙头的石膏板、水泥缓凝剂、氢氟酸、硫酸铜等为框架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2012年,上杭县成立龙岩市(上杭)金铜产业协会,成立上杭金铜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促进金铜产业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上杭发展金铜产业提供信息、技术、项目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支持。引进贵州山水物流有限公司、赣龙铁路开发有限公司等,初步建立上杭县金铜产业发展物流配套体系。利用紫金矿业3个国家级、2个省级技术平台的技术资源,开展有色金属采、选、冶、加相关工艺技术攻关和新产品的开发,同时依托厦门大学在铜合金、有色金属新材料方面的研发优势,推进产学研对接,初步建立金铜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站在坚实的土地上,耕耘一片希望。上杭县对发展金铜产业满怀信心,提出力争金铜产业产值2013年突破350亿元,2015年达500亿元,到2020年实现1000亿元,培育“千亿元级金铜产业集群”。基本形成完整的金铜加工产业链条,金铜产业配套体系基本完善,建成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区域特色鲜明的金铜材料供应基地、金铜制品加工基地、金铜技术开发基地和金铜制品交易中心,上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西铜都”。

在此,让我们将目光再一次投向上杭金铜产业的领跑者——紫金矿业集团。从2005年到现在,紫金矿业不仅带动一个产业的新兴,而且还壮大了自己实力。2012年,紫金矿业集团实现销售收入484.73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17倍;总资产达677.72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25倍,为中国500强企业,位居美国《福布斯》2013年度全球2000强企业第880位,在全球矿业公司中排名第25位。

金色梦想,绿色崛起。2013年6月,中共上杭县委书记邓菊芳接受“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进行时”大型系列报道联合采访团采访时指出,环保安全有了保障,才谈得上建设“闽西铜都”,要让生产安全、环保安全的理念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每个环节,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安全发展。我们相信,上杭打造金铜产业千亿元集群的目标,不仅是一个金色的梦,也是一个绿色的梦。

本文原载于《走进上杭》;图片来源于网易,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