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8 17:09 来源:福建炎黄纵横 作者:哈雷


古卷沧桑诉风流

哈雷

 

廊桥岁月

有高山处,必有流水。湍急的水流,穿过茂密的深林,转过崎岖的山道,冲击而下,给寂静的山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我童年生活的村庄在僻静的山岭上,家的门前就有一条小溪,很浅,但却很开阔。从深山里流出的水,在这里汇成一条清洁的小溪,又流向山外。溪里布满各种各样的石头,大的坚如磐石、小的细碎如沙、鹅卵石溜光滑亮、菱形怪状的石头更可以延伸想象力,伙伴们争相做各种动物的猜想,谁说得像谁就是胜利者,现在想来虽然牵强比附,但那时却其乐无穷。白天,那溪里的石头被翻得凌乱,那是我们放学后嬉闹的“游乐场”;可是夜晚,它们竟变成会唱歌的石头,溪水流过每块石头,都会发出清亮的声音——大自然这样厚爱我,在我童年的梦里灌注了这样的天籁,给了我最初的自然的感动。

PARDON8322131322734.jpg

学校在溪的对面,上学路上一定经过一座廊桥,桥已经十分破旧,不知经历了多少代人的踩踏,也不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冲刷。当我走过那桥面时,桥总有点晃晃悠悠的感觉,有几处木板已经腐烂,可以看到下面的河床,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走着。那时正处“文化大革命”期间,廊桥里面张贴着毛主席的画像,还有一些批斗公社“走资派”的大字报,即便这样,仍然有人在中间神龛的位置上点香火和摆些水果,那神龛佛像已经被毁。记得我还在廊桥上值勤过哩,那时正值春耕时节,我还是一个“红小兵”,神气活现地拿着红缨枪在桥口站岗放哨,廊桥上贴着许多张毛主席语录,凡是经过的人不分老幼男女都要背诵一段毛主席语录,不能背诵的照着贴在桥上的语录念也行,否则就不许过桥。乡下的农民没有多少人读过书识得了字的,大多背不全整段的毛主席语录,所以被处罚的人就要强行送到田里去插秧半天,然后才能放行通过。

离开了山村一晃30多年,廊桥也如久远的旧梦淡出了我的记忆,风从岁月尽头吹来,我倾听到了多种的音响,但我再也听不到廊桥的乐音了。现在才知道那是绝美奇异的乐声,是百年传送的缥缈迷离的岁月的和声——廊桥,像一个用木质搭建起来的拱起的口琴,唯有自然的山野的嘴唇才能把她吹奏。

6506669499666454403.jpg

廊桥与河

一条河流文化其实就是这个流域人类的文明史,千万年前,人类的祖先择水而居,才有了生生不息的后代繁衍的故事。人类是从大山走出的,是从攀援的树枝上爬了下来,而后站立起来的。人开始在大山栖居,开始有了路,开始有了横跨溪流上的桥,而最初的桥一定是木质结构的桥——人类在俯拾即是的树林里生活,因地制宜用最便捷的方式制造了独木桥、独木舟等这些交通工具。

寿宁,福建省东北部的一个山区县。这里地处闽浙边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这里山峦连绵,溪流纵横,“控闽浙咽喉。其崇峰叠嶂,屹若天堑,旧称东隅保障,有天造地设之奇”。明代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曾在寿宁任知县,著有《寿宁待志》一书,记录了明代寿宁的政文概貌和人文风情等。坐拥数条出省交通要道的山城寿宁,在文学家笔下留下了不少传奇,其中廊桥大多扮演着重要角色。廊桥,让这方山水独具风格、底蕴深厚,增添了厚重的文化色彩;廊桥,浓缩了千百年的乡土文化发展史,为寿宁赢得“世界贯木拱廊桥之乡”的盛誉。走进寿宁,就如同走进世界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让你在跨越时空的感叹中发现无数惊奇。

我是在2009年的早春二月带领“海西新农村”采访团前来寿宁的。春水碧于天,廊桥听雨眠,当时在任的女宣传部长为我撑着一把伞,在蒙蒙细雨中游走在繁闹的城区中央的升平桥时,我的脑子马上映出这样的诗句来。寿宁我不是第一次来,但每次都匆匆一瞥就离去,然而这回来才让我真正关注寿宁正在开掘的“廊桥文化”,有这么丰富的廊桥隐没在大山怀抱,也许这样不经意的遗落才让寿宁的廊桥得以完好地保存下来。

友人奇怪地问我:“为什么福建那么多廊桥?在我们这很少听说什么廊桥。”我告诉他:“原因很简单,因为多山,因为偏僻,还因为不够发达。这些宝贵的廊桥才得以留存了下来。”

福建重峦叠嶂、雨量充沛、溪流众多。为了渡水过溪,有人以木板搭建浮桥,有人在溪中竖立方石,我还看到为了蓄水在河道上拦起一道石坝,让高出的水漫过坝沿又不影响山民涉水而过的漫水桥,当然更多的还是用石料铺架拱桥。我总觉得在形形色色的桥中,廊桥的构思最有诗意。尤其闽东山城寿宁更是溪峡密布,有蟾溪、后溪、西溪、长溪、平溪、凤阳溪等6条主要溪流穿境南流,汇入赛江。廊桥星罗,先民们为方便交通,越溪架桥,连通两岸,成为寿宁独具特色的交通设施。这19座卧藏于寿宁县内完整的贯木拱廊桥其数量质量都居全国首位。从年代序列上看也最齐全,从清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至中华民国,乃至新中国成立后还在建造,这在世界上都极为罕见。这些古廊桥别具风姿、古风犹存,有的似长虹凌驾于碧波之上,有的恰如蛟龙腾飞于青山之间,一座座廊桥就是一座座艺术瑰宝镶嵌在群山之间,成为寿宁山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如今,寿宁人知道了廊桥是个好东西,着力在打造廊桥之旅的旅游品牌,建立山水之城、廊桥之乡的童话梦想,吸引世界的目光投注到这个生僻还略显贫困的小城。

也许寿宁真的不适宜居,有诸多不便之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宁德行署教育局工作,从宁德出差一趟寿宁,车行半天还到不了。然而就因为它“城囿万山之中,形如釜底,中隔大溪”,在城关短短不足2公里的河道上,曾经如长虹卧波般横跨着9座廊桥。流年似水,岁月无情。历经几百年的风吹雨刮、刀兵水火相侵和沧海桑田,如今保存下来的只有飞云桥、升平桥、仙宫桥和登云桥4座了。这些至今仍连接蟾溪两岸的百年廊桥,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勾勒出小城与众不同的文化线条和精神脉象。看到眼前这稀有而屹立百年风雨中的文物,不禁令我叹惋那已遁世的9座廊桥的不堪命运,依稀怀念它们小桥流水的古典风情和秀美风姿。

而今,这些廊桥已经结束了“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历史,藏身在深山怀抱的廊桥开始向世界敞开了胸襟,招引八方游客。它那轻盈欲飞的身姿,总是在青碧的水底映照出一片清纯的梦影。山在动,水在摇,桥在飘,舒展着一幅美轮美奂的山水图景。这个世界有太多的桥梁飘浮着利欲熏心的浮躁气,而我眼前的廊桥却依然着古装,透出一股清丽的气质,她宛如一位村姑,沉潜内敛,似乎还沉醉在遥远的梦境中。如今许多廊桥已少有人走动了,但廊道依然洁净无尘,因为这里没有纷扰的尘烟,有的是山间明月清风玉露一夕相逢的美妙的造访;也没有喧嚣的浮尘,有的只是清泉潺潺山风微微轻拂的禅意浸染和熏陶。如果有时间你可以驻足片刻,就会见到两三个挑着篾箩的汉子、挎着竹篮的妇女走过,这些平凡人生平凡的人影,更点染出廊桥的古典意韵。虽然他们的着装也很现代,但眉宇间透露出有别于城市人的那种闲适超然的气宇——那是卞之琳先生一定也向往的那种桥上的风景吧?

保护廊桥

廊桥是一道经古通今的时空走廊。

廊桥是一部知往鉴今的历史典籍。

多少年来,廊桥本来就不张扬的身影在大山怀抱里更显得静默清寂,它被山藏着,被树掩着,不显山露水,也不哗众取宠。但每一片板、每一根柱、每一条梁、每一个构件都是十分实在。它让山中岁月从从容容,是山民一生不可或缺的人生栈道,也是他们劳作归来时生命可以在此缓慢停留的驿站。即便山雨欲来、山风凄厉,这儿仍有一种家的安然;山洪暴发、浪涛飞卷,它还是气定神闲、岿然不动。

你可以感觉出廊桥从几个世纪前的农业社会逸出的那一种气质风韵,它也是山里人质朴、热情、坚韧生命力的注解。我忽然想,人类历史星移斗转,总有一些美好需要存留后人,当我们仰望天空时,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古老的星辰和新月相伴着,更让我们热爱生命,同时它也在告诫现代人在发展路途中不要迷失自己——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放弃现代都市优雅的周末生活,跑到山沟里寻找廊桥遗梦的原因吧!

上世纪90年代初有一部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在中国内地风靡,它向观众展示了罗伯特·金凯与弗朗西丝卡从相逢、相恋到相别的全过程,廊桥是他们情感的载体和这段人生的美好记忆。它的价值在于向我们指出了一种人生的选择,一种人生理想。廊桥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现代都市人的生命情怀。现代化都市中的人们,远离自然,生命被禁锢在混凝土打造的狭窄的空间里,人们的生活更加程式化,人的自我在哪里?信息时代的我们到底需要的是什么?

廊桥对于外来游客而言也许只是一种情绪。桥、屋、溪流、村落,拼接成情绪的脉动,为风景之原始,为历史之厚重,也为风景之古朴。

木拱廊桥不仅仅是艺术家创作的源泉,只有其审美价值,它更是中国传统木构建筑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类结构形式,在世界木构建筑发展史上唯中国独有。木拱廊桥的建造历史至迟始于宋,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木拱廊桥历经风雨而保存至今,与它的设计和结构分不开。古代的廊桥工匠,他们“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木拱廊桥,改变了“临川病涉”的窘境。

我在寿宁木拱桥展览馆见到了龚迪发,寿宁县博物馆馆长,廊桥的守护人,他可是闽东最早从事廊桥及廊桥文化挖掘保护的文物工作者,10多年来从事廊桥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编写《中国古桥技术史》,专家们在考察中发现,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技术在福建寿宁、屏南和浙江泰顺、庆元等山区被大量发现,这无异于在闽浙大地上发掘出了一座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的‘侏罗纪公园’,尘封了900多年的虹桥结构重见天日。”只要你是来采访廊桥的,他都会热情地为你沏上一壶清茶,然后娓娓道来。据龚迪发介绍,寿宁县的木拱廊桥,不仅与《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而且还对“虹桥”有所发展创造,在桥上加盖“桥屋”,如桥似厝,且数量、技艺、文史资料等诸多方面均在全国木拱廊桥中独占鳌头,堪称“木拱廊桥天然博物馆”。

廊桥的形状像屋子,常成为流浪者夜间栖身之所。他们为了取暖或烤热食物,在木桥上生火,由此而引发火灾,所以廊桥大多是毁于大火。为了保护木拱廊桥,当地政府拨专款聘请村民当廊桥管理员,经常巡逻桥上确保廊桥安全。

2007年9月21日,第二届中国廊桥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宁德·寿宁廊桥论坛,在寿宁举行,来自福建、浙江两省的泰顺、景宁、庆元、寿宁、屏南、周宁、古田、福安、柘荣、福鼎、霞浦等11个县市代表,签署了《中国廊桥“申遗”寿宁宣言》,提议成立木拱廊桥“申遗”机构,启动中国木拱廊桥“申遗”工作。

《中国廊桥“申遗”寿宁宣言》提议:唤起公众对木拱廊桥重要地位和多重价值的社会认知度,进一步增强各级政府的保护意识,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木拱廊桥的保护、“申遗”工作,延续廊桥技艺,传承廊桥文明;建立闽浙两省统一协调的保护机构,提请立法机关制定廊桥保护的法规,统筹保护与发展规划,维护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利用,造福子孙后代;尽快成立由闽浙两省相关部门、有关专家、木拱廊桥所在地参加并全力支持的木拱廊桥“申遗”机构。

廊桥文化

廊桥书写着世界桥梁史上伟大的奇迹,承载无数造桥人的大匠之梦。

远瞻雄姿,近览胜景,凭栏听风,俯瞰清流,泗水回澜,群峰竞翠,山拥古镇,天做神桥,孕数百个秋果春菁,乘千万回天风云影。回归自然怡情山水快意人生莫过于此。有诗赋曰:“廊柱擎瓦接天光,翼翼楚楚邀云栖。两岸青山著本色,一溪碧水诉风流!”

在古廊桥中,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交叉相叠,结构巧妙,犹如彩虹飞架深壑沟谷,其精致玲珑令人惊叹!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木构桥梁中技术含量最高的品类,在世界桥梁史上堪称绝无仅有的一个品类,能完整保存下来的数量寥寥无几,被称为桥梁界的活化石。

它们的建桥选址基本根据位置特点和需要,有的横跨在险滩绝壁之上,有的静卧于村落水尾及田野之间,与青山绿水交相辉映,和谐相融。底下的木拱架用数十根粗大圆木,科学利用力学原理,纵横拼接对拱而成“八”字形结构,虽无一钉一铆,却牢固异常。桥两端4根将军柱(也叫天门柱),从木拱架底垫木直通到廊屋顶部,使廊屋重心下移至底,稳定了重心。桥面板上先铺箬叶,箬叶上铺木炭,木炭上才是砂石料,砂石料上再铺鹅卵石或香糕砖,具有通风、散气、防腐功效。设计既考虑功能的完备,又兼顾外观造型之美感,科学、艺术价值极高,在研究我国桥梁史和民俗文化、农耕文化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历史文化底蕴极为深厚。

不仅于此,廊桥集山、水、屋、桥于一体,既美观实用又有深厚的民俗文化渊源,它是乡民集聚、举办宗教礼仪、休憩娱乐的重要场所,是闽东地区历史文化传统的物质体现,是这一地区社会生活的共同历史记忆——这里积淀和蕴藏着千百年来的文化梦影。

寿宁廊桥,桥堍均就地取材,以河卵石或块石垒砌,桥梁、桥柱、桥面及桥上的廊、亭、楼、阁建筑全用杉木凿榫衔接,不用一颗铁钉,纵横交错的杉木斜穿直套,上下吻合,结构精密,坚固耐久。在形式上,一般皆集桥、廊、亭或塔、楼、阁的建筑特点于一身,并饰以彩画。桥上往往设有两排固定的长凳,供行人停歇。这时,桥上的扇形或葫芦状的窗口,便是绝妙的取景框,桥梁上的书画作品自也成了谈资,而桥柱上的楹联往往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联中有画,联中有诗。楹联写景咏怀记事,或用典精当,寓意深远;或言微旨远,语浅情深;或意趣幽玄,妙在文字之外。如“四面翠屏山色秀,一条碧玉水光寒”,“上下影摇波底月,往来人踏镜中天”……廊桥因楹联而增华,楹联因廊桥而远播,形成特有的廊联文化。

廊桥是一本翻开的书卷,是读不尽的书。单单就那廊间七彩——壁画、碑石、牌匾、楹联、诗赋、廊桥吉祥文化现象和建桥组织与缘首就够你倾其一生精力研究不透。而我只能做掠影似地匆匆一瞥,挂一漏万地触及廊桥的皮毛,我还远不能理解廊桥文化的真谛。但我怀揣一颗敬畏和景仰之心而来,为的是能离开越来越商业化和功利化的环境,越来越世俗化和沙漠化的人心。我抚摸廊柱的木质体温,留在柱上的斑斑点点刻写着岁月的沧桑,它们是那么祥和冷静,仿佛诉说在这清风洗刷的百年廊桥上可能遁去的文化残迹,依稀铭刻这豪气干云桥匠智慧的印记,在此,我可以全身心敞开来接受这番水土的甘泉雨露的润泽,给我一个洗心革面的未来。

人与廊桥

历史风物往往因人而生动,因人而起,因人而发,因人而生生不息。

廊桥让人怀旧,廊桥更让岁月和人变得深远起来……

半恋家山半恋床,起来颠倒著衣裳。

钟声远和鸡声杂,灯影斜倾剑影光。

路崎岖兮凭竹杖,月朦胧处认梅香。

功名苦我双关足,踏破前桥几板霜。

这首刊于清康熙版《寿宁县志》并署有“邑人状元缪蟾”的七律诗《应举早行》在当地早已耳熟能详。缪蟾是南宋绍定二年(1229年)特奏状元,是寿宁县溪犀村缪氏家族的骄傲。他写的这首深含佛理禅机的诗句,表达了他赴临安(今杭州)应举的艰辛和求取功名的急切心情,也表明了他在昏朝浊世中依然心仪梅的傲骨,以梅的气节道德精神滋养自己、勉励自己的愿望。诗中所言“前桥”据专家考证也许就是当时的登龙桥,今东皋山下状元门前的福寿桥的前身,是当时通往泰顺的重要通衢。现在,物是人非,梅开数度后早已枯死深山,当年缪状元执竹杖而行的崎岖山道荒草正一天天将它掩埋,新开辟的现代公路只要半天时间就可以直达南宋的临安——现代都市杭州。夕阳西下,斑驳苍老的福寿桥在雾霭中静默着,似乎在追忆缪家这段引以为荣的悠悠往事,似乎在品读《应举早行》中的诗文深意。而这首七律也许是中国历史上出于名家手笔最早点到寿宁廊桥的诗歌吧?

廊桥是寿宁的,廊桥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它更是全世界的,是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

2009年,我和我省电影策划人池泽清一同来到寿宁采风,寿宁独特的木拱廊桥让池泽清深深震撼,决意要拍一部以廊桥文化和地域民俗为背景的电影,他这想法恰好和当地政府投缘,一拍即合。经多方共同融资,2010年4月12日在美丽的千年古村西浦启动了《爱在廊桥》的开机仪式。《爱在廊桥》讲述了发生在“世界木拱廊桥之乡”寿宁县的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具有大片品质,纯朴宁静,情节感人,富有情怀。影片将东方文明中的情义与信仰、戏剧与人生充分融于闽东山间的民俗生活中,一段段悠长深情的“香蝴蝶”散落于廊桥翠谷,涤荡着当下婚恋乱象的视听,向人们传达了金子般宝贵的坚守精神:淡泊名利,对传统文化的坚守;至死不渝,对纯朴爱情的坚守;言而有信,对诺言的坚守。这些在浮躁年代正在逐渐丧失的品质有如百年不倒的廊桥,静静默守在僻野荒郊。这部中国版的《廊桥遗梦》影片获得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美术、最佳音乐4项提名奖和最佳导演奖。2012年9月24日,中宣部公布了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2009—2012年)入选作品名单,电影《爱在廊桥》荣膺电影类“五个一工程”奖。

在众多的廊桥中,我最喜欢寿宁的鸾峰桥,它单拱跨度世界第一,属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专此特意找了个三月底杜鹃花开时节前来观赏,一睹它的雄姿伟貌。陪同我来的当地朋友对我说,“廊桥在这里太多了,见怪不怪,很多寿宁人都不知道原来自己身边的风景有这么美!”是的,廊桥是这里山民居舍出行的一部分,早已融入了他们日常生活之中,而今拉开距离,用审美眼光打量这些,感受却大不相同。

鸾峰桥位居下党村,离县城寿宁44公里,远看那桥微微弯曲成弧形状如欲腾飞跃起的飞鸾。而老一辈却另有一番解读,即左右两边高山脉动起伏被溪谷劈为两半,而鸾峰桥将两边龙脉连接就如高耸的奇峰长了翅膀,蓄势腾飞,取名“鸾峰桥”,因而也寄予了山民不甘寂寞、渴望腾飞的理想。鸾峰桥地处险要,它古色古香,雄伟壮观,保存完好;而且两岸景色秀丽,青山浓翠欲滴,溪水清澈可人。

暮春三月在莺飞草长时节,我在这里漫步山间陌上,徜徉水湄溪畔,满目是新绿和初放的野花,耳边鸣响着春鸟的试唱和溪流的新歌,犹如身处世外桃源。我现在明白了,先民们为什么不回中原定居,为什么不向鱼问水,跟月听潮,居在海滨邹鲁,偏要来大山里,用石铺路,用木架桥,荜路蓝缕、开疆拓土?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不就是为了远离尘世间纷纷扰扰俗世人生,赢取身心的这一方静地么?

(本文原载于《走进八闽瑰宝》)